[初中生物论文] 江苏省通州市石港中学/徐建明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各地纷纷研究使用新的教学法改进课堂,其中“问题情境”教学法倍受教育工作者青睐。“问题情境”教学法尤其适合生物学等自然学科的教学,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本文就生物“问题情境”教学中问题创设的一般原则、模式两方面作些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1、创设问题的原则 1.1科学性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考虑问题提出来是否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1.2导向性 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能反映教材和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使所设计问题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3可知性 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且必须努力探索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不可太难,否则,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停滞,导致“启而不发”的现象产生;也不可太易,否则,会使学生感到生物学知识简单、无味,从而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1.4程序性 所创设问题应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循序渐进、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最近发展区”。要把握住问题的程序性和实质的显示度。程序过细,问题的关节过于显露,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开展;程序过粗,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会使讨论无法深刻进行或延缓教……
<<<<<全文未完,本文约1888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