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酸洗废液资源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萃取法 | 第12-13页 |
1.2.2 高温焙烧法 | 第13页 |
1.2.3 结晶法 | 第13-14页 |
1.2.4 膜分离法 | 第14-16页 |
1.2.5 化学转化法 | 第16-17页 |
1.3 无机混凝剂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1 铝盐混凝剂 | 第17-18页 |
1.3.2 铁盐混凝剂 | 第18页 |
1.3.3 聚硅酸类混凝剂 | 第18页 |
1.4 污泥处置技术现状和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 | 第18-20页 |
1.4.1 国内外污泥处置技术 | 第19页 |
1.4.2 污泥土地利用现状 | 第19页 |
1.4.3 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 第19-20页 |
1.5 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1 污泥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1.5.2 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规律 | 第21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1-24页 |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6.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2页 |
1.6.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试验用废酸和水样 | 第24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4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 主要测定方法 | 第25-29页 |
2.2.1 常规指标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2.2 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 第25-28页 |
2.2.3 组分分析 | 第28-29页 |
2.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 第29-32页 |
2.3.1 化学需氧量、总磷的去除率 | 第29页 |
2.3.2 重金属溶出率 | 第29-30页 |
2.3.3 重金属去除率 | 第30页 |
2.3.4 重金属回收率 | 第30页 |
2.3.5 生态风险评估 | 第30-32页 |
第3章 酸洗废液制备铁系混凝剂及混凝效果 | 第32-44页 |
3.1 利用酸洗废液A制备铁系混凝剂(A型) | 第32-35页 |
3.1.1 混凝剂A1型的制备 | 第32页 |
3.1.2 混凝剂A2型的制备 | 第32-33页 |
3.1.3 混凝效果分析 | 第33-35页 |
3.2 利用废酸B制备铁系混凝剂(B型) | 第35-37页 |
3.2.1 混凝剂B1型的制备 | 第35页 |
3.2.2 混凝剂B2型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3 混凝效果分析 | 第36-37页 |
3.3 酸洗废液制备混凝剂对混凝出水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37-41页 |
3.3.1 A型混凝剂对城市污水混凝出水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B型混凝剂对城市污水混凝出水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不同类型混凝剂在城市污水除磷中的重金属去除率分析 | 第39-41页 |
3.4 自来水混凝试验 | 第41-43页 |
3.4.1 混凝现象 | 第42页 |
3.4.2 混凝出水重金属溶出情况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分析 | 第44-57页 |
4.1 A型混凝剂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 第44-47页 |
4.1.1 污泥中重金属总量 | 第44-45页 |
4.1.2 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4.2 B型混凝剂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 第47-50页 |
4.2.1 污泥中重金属总量 | 第47-48页 |
4.2.2 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 第48-50页 |
4.3 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环境风险评估 | 第50-55页 |
4.3.1 A型混凝剂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环境风险评估 | 第50-53页 |
4.3.2 B型混凝剂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环境风险评估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建议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