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课异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五、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一)同伴互助理论 | 第17页 | (二)差异教学理论 | 第17-18页 | (三)教学优化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一章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的相关分析 | 第19-27页 | 一、“同课异构”的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一)“同课异构” | 第19页 | (二)“同课同构” | 第19-20页 | (三)“异课同构” | 第20-21页 | 二、“同课异构”的实施原则 | 第21-23页 | (一)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 第21-22页 | (二)平等交流教学相长 | 第22页 | (三)实际为准适度创新 | 第22-23页 | 三、高中语文“同课异构”实施的可行性 | 第23-27页 | (一)从高中语文教学上看 | 第23-25页 | 1、对文本解读不同 | 第23-24页 | 2、学生的情况不同 | 第24-25页 | 3、教师的素质不同 | 第25页 | (二)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上看 | 第25-27页 | 1、“同课异构”在“教学建议”中的体现 | 第25-26页 | 2、“同课异构”在“实施建议”中的体现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对高中语文“同课异构”的深入思考 | 第27-32页 | 一、高中语文“同课异构”实施成功条件 | 第27-30页 | (一)更新语文课程教育理念 | 第27-28页 | (二)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钻研 | 第28页 | (三)实施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 第28-29页 | (四)在和谐氛围中交流合作 | 第29-30页 | 二、高中语文“同课异构”应注意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一)正确理解“存同求异” | 第30页 | (二)正确理解“存异求同”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的现状研究 | 第32-46页 | 一、高中语文“同课异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32-42页 | (一)基于群体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32-39页 | 1、问卷调查目的与对象 | 第32页 | 2、问卷调查方法与步骤 | 第32页 | 3、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二)基于个体的访谈调查及分析 | 第39-42页 | 1、访谈调查目的与对象 | 第39页 | 2、访谈调查方法与步骤 | 第39页 | 3、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二、高中语文“同课异构”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一)从教师层面分析 | 第42-44页 | 1、目的单一,功利性强 | 第42页 | 2、精力不足,无暇顾及 | 第42-43页 | 3、态度敷衍,流于表面 | 第43页 | 4、忽略学情,效果不佳 | 第43页 | 5、方法简单,机械完成 | 第43-44页 | (二)从学校层面分析 | 第44-46页 | 1、不够重视,忽视实施 | 第44页 | 2、缺乏指导,组织松散 | 第44-45页 | 3、缺少计划,盲目随意 | 第45页 | 4、轻视反思,淡化评价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问题解决的措施 | 第46-64页 | 一、教师层面的解决措施 | 第46-59页 | (一)以发展为目的,增强自主性 | 第46-47页 | 1、强化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理念 | 第46-47页 | 2、积极参与多种“同课异构” | 第47页 | (二)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性 | 第47-49页 | 1、解决有限的时间精力与无限的工作之间的矛盾 | 第47-48页 | 2、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同课异构” | 第48-49页 | (三)端正教学态度,了解重要性 | 第49-51页 | 1、可以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教师能力 | 第49-50页 | 2、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 第50页 | 3、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 第50-51页 | (四)基于不同学情,把握差异性 | 第51-53页 | 1、把握高中学生群体共性差异 | 第51页 | 2、把握班级与班级间个性差异 | 第51-52页 | 3、把握班级学生之间个体差异 | 第52-53页 | (五)采用多元方法,注重多样性 | 第53-59页 | 1、从教学风格入手 | 第53页 | 2、从教学目标入手 | 第53-54页 | 3、从教学重难点入手 | 第54-55页 | 4、从教学方法入手 | 第55-56页 | 5、从学习方式入手 | 第56-59页 | 二、学校层面的解决措施 | 第59-64页 | (一)基本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 | 第59-61页 | 1、统筹兼顾服务教学 | 第59-60页 | 2、有条不紊有效实施 | 第60-61页 | (二)效果保障:积极进行反思与评价 | 第61-64页 | 1、坚持客观评价实事求是的原则 | 第61页 | 2、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为依据 | 第61-62页 | 3、从多角度全方面进行反思评价 | 第62页 | 4、科学合理的运用反思评价方法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1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70-71页 | 附录2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现状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