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度比较研究 |
论文目录 | | 导论 | 第1-10
页 | 第一章 实用新型制度概述 | 第10-15
页 | 第一节 实用新型的起源及定位 | 第10-11
页 | 一、实用新型的起源 | 第10-11
页 | 二、实用新型的定位 | 第11
页 | 第二节 实用新型的特点 | 第11-12
页 | 第三节 实用新型的地位和作用 | 第12-15
页 | 一、实用新型在专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2-13
页 | 二、实用新型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 | 第13-15
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实用新型制度比较评析 | 第15-28
页 | 第一节 国外实用新型制度评析 | 第15-23
页 | 一、国外实用新型立法模式及其评析 | 第15-16
页 | 二、国外实用新型保护对象及其评析 | 第16-17
页 | 三、国外实用新型审查制度及其评析 | 第17-20
页 | 四、国外检索报告制度/技术评价制度及其评析 | 第20-23
页 | 第二节 我国实用新型制度评析 | 第23-28
页 | 一、我国实用新型立法及相关修改 | 第23-24
页 | 二、我国实用新型保护对象的演变过程及其评析 | 第24-25
页 | 三、我国实用新型审查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评析 | 第25-26
页 | 四、我国实用新型检索报告制度简介 | 第26-28
页 | 第三章 我国实用新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 第28-36
页 | 第一节 我国实用新型立法方面的缺陷及其原因 | 第28-29
页 | 一、立法方面的缺陷 | 第28-29
页 | 二、导致实用新型未能单独立法的原因 | 第29
页 | 第二节 我国实用新型保护对象范围的争议 | 第29-30
页 | 第三节 对实用新型几种审查制度的评析 | 第30-32
页 | 一、学界有关审查制度的几种观点 | 第30-31
页 | 二、对学界上述观点的评析 | 第31-32
页 | 第四节 对我国检索报告制度的评析 | 第32-36
页 | 一、检索报告请求人范围方面的缺陷及其原因 | 第32-33
页 | 二、检索报告请求时间方面的缺陷及其原因 | 第33
页 | 三、检索报告缺少必要的听政程序、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程序 | 第33-34
页 | 四、检索报告效力方面的缺陷及其原因 | 第34-36
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实用新型制度的法律思考 | 第36-43
页 | 第一节 我国实用新型单独立法的建议 | 第36-37
页 | 一、我国实用新型单独立法的可行性研究 | 第36
页 | 二、我国实用新型单独立法的设想 | 第36-37
页 | 第二节 我国实用新型保护对象的法律思考--我国实用新型保护对象范围应审慎的扩大 | 第37-38
页 | 第三节 我国实用新型审查及检索报告制度的法律思考 | 第38-41
页 | 一、初步审查加检索报告的审查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不宜做大的改动 | 第38-39
页 | 二、完善我国检索报告请求人范围的建议 | 第39-40
页 | 三、完善检索报告请求提出时间的建议 | 第40-41
页 | 第四节 设置检索报告的听政、行政和司法救济程序及检索报告效力方面的建议 | 第41-43
页 | 一、听政及救济程序 | 第41
页 | 二、检索报告效力方面的建议 | 第41-43
页 | 结论 | 第43-44
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