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说统摄下的韩愈诗论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1章 “动情”与“抒情”——“不平则鸣”说的两个维度 | 第13-25页 | · 窄化的主体情感——韩愈对创作动力的揭示 | 第13-20页 | · “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不平则鸣”与物感说 | 第13-15页 | · “穷苦之言易好”——主体之情的窄化 | 第15-20页 | · “不平则鸣”说对诗歌抒情本质的肯定 | 第20-25页 | · 个人化的书写——超越诗教之怨 | 第21-23页 | · “以文为戏”——韩愈对于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 | 第23-25页 | 第2章 “气盛”——“不平则鸣”说的心理因素和智力因素 | 第25-35页 | · 韩愈对于“气”的认识 | 第25-30页 | · “气”观念的形成及其对文学的介入 | 第25-28页 | · 韩愈对于“气”的认识 | 第28-30页 | · “闳其中而肆其外”——韩愈的“养气”说 | 第30-35页 | · 道德修养——养气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 第31-33页 | ·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养气中的智力因素 | 第33-35页 | 第3章 “不平则鸣”说与韩愈诗歌独特审美理想的形成 | 第35-49页 | · “不平则鸣”说与主体心智功能的强化 | 第35-38页 | ·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主客关系的变化 | 第35-37页 | · “搜求智网恢”——重视心智、才胆的构思方式 | 第37-38页 | · 心智功能强化带来的对于诗歌语言认识的深化 | 第38-42页 | · 唐代以来对于诗歌语言的认识 | 第39-41页 | · “诗贵自然而不害乎锤炼”——韩愈对语言认识的深化 | 第41-42页 | · 韩愈诗歌审美理想对传统审美理想的超越 | 第42-49页 | · “以丑为美”——韩愈对传统和谐优美诗歌审美理想的反叛 | 第42-46页 | · “以文为诗”——韩愈对含蓄蕴藉之美的反叛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