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 脂肪酶概述 | 第10-11页 |
二 微生物脂肪酶的主要来源 | 第11-12页 |
三 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耐受机制及伯克霍尔德氏菌概述 | 第12-19页 |
· 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的定义 | 第12-13页 |
· 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菌种资源 | 第13-14页 |
· 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的耐受性机制 | 第14-18页 |
· 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的应用 | 第18-19页 |
· 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归类与定义 | 第19页 |
· 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研究意义 | 第19页 |
四 假单胞菌脂肪酶的表达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五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六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一章 耐有机溶剂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筛选及Burkhalderia sp.SIB005菌株溶剂耐受性实验 | 第22-28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22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22-24页 |
· 材料 | 第22-23页 |
· 方法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 初筛菌株产脂肪酶的定性检测 | 第24页 |
· 初筛菌株产脂肪酶的定量检测 | 第24页 |
· 产脂肪酶菌株的有机溶剂耐受性检测 | 第24-25页 |
· recA基因的鉴定 | 第25-27页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第27-28页 |
第二章 Burkholderia sp.SIB005脂肪酶启动子区域、脂肪酶基因、伴侣基因(lipAB)及脂肪酶启动子区域、脂肪酶基因(lipA)的基因克隆及序列比对 | 第28-42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28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 材料 | 第28-29页 |
· 方法 | 第29-33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 SIB005基因组DNA的验证 | 第33-34页 |
· SIB005脂肪酶启动子区域、脂肪酶基因、伴侣基因lipAB的扩增电泳验证 | 第34-35页 |
· SIB005脂肪酶启动子区域、脂肪酶基因lipA的扩增电泳验证 | 第35页 |
· 质粒PCR验证结果 | 第35-36页 |
· 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 | 第36-41页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Burkholderia sp.SIB005脂肪酶启动子区域克隆与启动功能验证 | 第42-52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2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42-46页 |
· 材料 | 第42-43页 |
· 方法 | 第43-46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 SIB005脂肪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克隆 | 第46-47页 |
· SIB005脂肪酶启动子区域的序列测定分析 | 第47页 |
· pSUPV4质粒与启动子区域的融合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 第47-48页 |
· Kana抗性实验及启动子启动功能的验证 | 第48-51页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第51-52页 |
第四章 Burkholderia sp.SIB005脂肪酶基因的同源高效表达 | 第52-60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52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52-56页 |
· 材料 | 第52-53页 |
· 方法 | 第53-56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 重组质粒的验证 | 第56-57页 |
· 转化子的挑选与氯霉素抗性实验 | 第57-58页 |
· 工程菌脂肪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附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