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精馏冷凝器的模拟实验研究 |
论文目录 | | 1 研究背景 | 第11-13
页 | · 概述 | 第11-12
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
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8
页 | · 锌的火法精炼工艺过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7
页 | · 密闭鼓风炉炼锌工艺简介 | 第13-15
页 | · 锌精馏工艺的现状及发展 | 第15-17
页 | · 冷凝器冷凝机理简介及研究现状 | 第17-22
页 | · 冷凝机理简介 | 第18-19
页 | · 冷凝机理研究现状 | 第19-22
页 | · 冷凝器冷凝过程的流动与传热过程分析 | 第22-24
页 | · 大空间自由运动放热的研究及现状 | 第24-26
页 | · 冷凝及自由运动放热理论在铅塔冷凝器结构设计上的应用分析 | 第26-28
页 | 3 基于约束条件下实验模型的设计研究 | 第28-41
页 | · 实验模型设计的约束条件 | 第28-29
页 | · 现场条件的约束 | 第28
页 | · 物性及状态条件的约束 | 第28
页 | · 理论及计算条件的约束 | 第28-29
页 | · 锌精馏模型冷凝器数学模型及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29-30
页 | · 冷凝器结构数学模型的确立 | 第29
页 | · 模拟冷凝器基本结构方案的确定 | 第29-30
页 | · 锌精馏冷凝器的测试分析 | 第30-34
页 | · 冷凝器散热强度的确立 | 第30-33
页 | · 锌蒸气冷凝过程的热力计算 | 第33-34
页 | · A组实验模型的设计 | 第34-39
页 | · 冷凝器模型一的相似性原理设计 | 第34-37
页 | · 模型二设计 | 第37
页 | · 模型三设计 | 第37-38
页 | · 模型四、模型五设计 | 第38
页 | · 模型六设计计算 | 第38-39
页 | · A组实验模型的汇总 | 第39
页 | · B组实验模型的设计 | 第39-41
页 | 4 实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第41-51
页 | · 冷凝器模型可靠性设计分析 | 第41-42
页 | · 加工工艺的可靠性分析 | 第41-42
页 | · 密封性的可靠性设计 | 第42
页 | · 失效热传递对总的冷凝效果的影响 | 第42-47
页 | · 法兰肋效应的形成分析 | 第42-43
页 | · 法兰肋效应散热预算分析 | 第43-46
页 | · 法兰的保温处理措施 | 第46-47
页 | · 冷凝水过冷传热对实验的影响 | 第47
页 | · 水蒸汽连续供给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 第47-51
页 | · 冷凝器内干蒸汽要求分析及产生 | 第47-48
页 | · 系统压力分析 | 第48-49
页 | · 电加热功率分析 | 第49-51
页 | 5 冷凝器热态模拟实验测试及分析 | 第51-62
页 | · 热态实验方案及测试结果的均值化处理 | 第51-52
页 | · A组热态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51-52
页 | · B组热态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52
页 | · 热态实验数据的均值化处理 | 第52
页 | · 热态实验数据的热平衡分析 | 第52-54
页 | · 实验数据处理方案的选择 | 第52-53
页 | · 热平衡算法过程的描述 | 第53-54
页 | · 热平衡校核及结果 | 第54-60
页 | · A组实验热平衡校核及结果 | 第54-58
页 | · B组实验热平衡校核及结果 | 第58-60
页 |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60-62
页 | · A组实验热平衡校核结果误差分析 | 第60
页 | · B组实验热平衡校核结果误差分析 | 第60-62
页 | 6 基于测试结果的冷凝器结构研究 | 第62-74
页 | · 模型冷凝强度的确立 | 第62-64
页 | · 模型一入口流速分析 | 第62-63
页 | · 模型一各面单位面积的冷凝量()的确立 | 第63-64
页 | · 模型冷凝器相应各面的冷凝强度(g) | 第64
页 | · 模型入口位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变化对冷凝强度的影响研究 | 第64-67
页 | · 蒸汽(气)入口位置的变化对同层侧壁面冷凝强度的影响 | 第64-66
页 | · 蒸汽(气)入口位置的变化对侧壁面冷凝强度的影响 | 第66-67
页 | · 模型结构特性对冷凝强度的影响研究 | 第67-72
页 | · 基准模型冷凝强度分析 | 第68
页 | · 长宽比变化对冷凝强度的影响 | 第68-70
页 | · 容积变化对冷凝强度的影响 | 第70-71
页 | · 结构特性综合优化模型的冷凝强度分析 | 第71-72
页 | · 实验结论 | 第72-74
页 | · A组模型实验的结论 | 第72-73
页 | · B组模型实验的结论 | 第73-74
页 | 7 结论 | 第74-76
页 | · 主要结论 | 第74
页 |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74-76
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
页 | 附录 | 第81-86
页 | 致谢 | 第86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