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
页 |
ABSTRACT | 第7-14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
页 |
· 细小病毒的特征 | 第14-16
页 |
· 细小病毒的基因组 | 第14-15
页 |
· 细小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 第15-16
页 |
· 家蚕浓核病毒的研究 | 第16-17
页 |
· 家蚕浓核症病理学特征 | 第16
页 |
· 家蚕浓核病毒的基因组 | 第16-17
页 |
· 家蚕细小病毒样病毒的研究 | 第17-22
页 |
· 细小病毒样病毒的基因组 | 第17-18
页 |
· 细小病毒样病毒(中国株)的研究 | 第18-22
页 |
· 病毒病原学研究 | 第18-19
页 |
· 病毒基因组解析 | 第19-22
页 |
· 细小病毒样病毒在蚕业生产中的危害 | 第22
页 |
· 家蚕抗细小病毒样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22-25
页 |
· 家蚕抗细小病毒样病毒(中国株)研究 | 第22-23
页 |
· 家蚕抗细小病毒样病毒(山梨株)研究 | 第23-25
页 |
· 病毒受体及其研究现状 | 第25-28
页 |
· 病毒受体的本质 | 第25-26
页 |
· 细小病毒的入侵受体 | 第26-27
页 |
· 病毒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的机制 | 第27
页 |
· 病毒受体研究前景 | 第27-28
页 |
· 立题目的及意义 | 第28-29
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9-31
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30
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31
页 |
第二章 nsd-2和+~(nsd-2)同源基因的鉴定 | 第31-39
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31-32
页 |
·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31
页 |
· 主要实验材料和药品试剂 | 第31-32
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5
页 |
· 家蚕基因组的提取 | 第32-33
页 |
· 家蚕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33-34
页 |
· 引物序列设计 | 第34-35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
页 |
· 基因组中检测nsd-2和+~(nsd-2)同源基因 | 第35-36
页 |
· mRNA中检测nsd-2和+~(nsd-2)同源基因 | 第36
页 |
· 敏感性基因+~(nsd-2)在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的检测 | 第36-37
页 |
· 讨论与总结 | 第37-39
页 |
第三章 nsd-2和+~(nsd-2)同源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域分析 | 第39-51
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9-41
页 |
·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39
页 |
· 主要实验试剂和药品 | 第39-40
页 |
· 载体、菌株、数据库及主要软件 | 第40-41
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5
页 |
· nsd-2和+~(nsd-2)同源基因的克隆 | 第41-45
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
页 |
· nsd-2'和+~(nsd-2')编码区(CDS)的克隆 | 第45-46
页 |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46-47
页 |
· nsd-2'和+~(nsd-2')编码区(CDS)测序结果解析 | 第47-48
页 |
· 敏感性基因+~(nsd-2)同源性比较及跨膜域预测 | 第48-50
页 |
· 敏感性基因+~(nsd-2)序列进化树 | 第50
页 |
· 讨论与总结 | 第50-51
页 |
第四章 非敏感性基因nsd-2的原核表达 | 第51-57
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51-53
页 |
· 质粒和菌株 | 第51
页 |
· 试剂及酶 | 第51
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51-53
页 |
· 实验仪器 | 第53
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55
页 |
· 非敏感性基因nsd-2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54
页 |
· 非敏感性基因nsd-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4
页 |
· Western印迹 | 第54-55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6
页 |
· 讨论与总结 | 第56-57
页 |
第五章 敏感性基因+~(nsd-2)的真核表达 | 第57-63
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7-58
页 |
· 实验仪器 | 第57
页 |
· 试剂和药品 | 第57-58
页 |
· 方法与步骤 | 第58-60
页 |
· 穿梭质粒的构建 | 第58
页 |
· 重组杆粒的构建 | 第58-59
页 |
· 重组病毒的获得 | 第59-60
页 |
·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第60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2
页 |
· pFastBacHTb-+~(nsd-2)载体的构建 | 第60-61
页 |
· 敏感性基因+~(nsd-2)的重组 | 第61
页 |
· 敏感性基因+~(nsd-2)真核表达及其鉴定 | 第61-62
页 |
· 讨论与总结 | 第62-63
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
页 |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63-64
页 |
· 工作展望 | 第64-65
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
页 |
致谢 | 第69-70
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
页 |
参加课题 | 第7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