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及其优化路径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选取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对象选取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及述评 | 第12-16页 | 一、关于居家养老内涵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二、关于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的理论与实践 | 第19-2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厘定 | 第19-22页 | 一、居家养老的涵义变迁 | 第19-20页 | 二、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 第20-21页 | 三、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关于“PDCA循环”的启示 | 第22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关于公共利益与公民导向的启示 | 第22-23页 | 三、标杆管理理论关于“典范”与引领作用的启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的国内外典型实践 | 第24-28页 | 一、国外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实践 | 第24-26页 | 二、国内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实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上城经验”: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的静态体系与动态过程 | 第28-60页 | 第一节 上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概况 | 第28-39页 | 一、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现实动因 | 第28-31页 | 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 第31-38页 | 三、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的推进历程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静态层面——政社系统推进的“泛标准体系” | 第39-49页 | 一、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 第40-41页 | 二、服务管理标准体系 | 第41-47页 | 三、服务保障标准体系 | 第47-48页 | 四、社会组织的服务规范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动态层面——遵循“PDCA循环”的标准化过程 | 第49-56页 | 一、前期调研与标准制定: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 | 第49-50页 | 二、标准宣贯与实施:以政社协同增效为内核 | 第50-51页 | 三、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以全方位评估为手段 | 第51-55页 | 四、标准修订与废止:以可持续性改进为原则 | 第55-56页 | 第四节 上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社会成效 | 第56-60页 | 一、改善了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 第57-58页 | 二、约束了行政权力,促进了服务行为的规范化 | 第58页 | 三、引入了市场力量,拓展了社会参与的广度 | 第58-60页 | 第四章 上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60-67页 | 第一节 标准体系不合理,系统性不强 | 第60-62页 | 一、标准欠缺协调性,内容重叠交叉 | 第60-61页 | 二、部分标准缺失,“软硬件”失衡 | 第61-62页 | 第二节 标准化“走样”,偏离现实需求 | 第62-65页 | 一、标准缺乏针对性,与多元需求产生冲突 | 第62-63页 | 二、标准宣贯不到位,官民标准化意识薄弱 | 第63-64页 | 三、标准实施缺乏监管,信息透明度不高 | 第64-65页 | 四、标准修订滞后,反馈机制不完善 | 第65页 | 第三节 服务机构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 第65-67页 | 一、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服务质量水平偏低 | 第65-66页 | 二、缺乏专业化人才,质量管理参差不齐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 第67-76页 | 第一节 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标准体系结构 | 第67-69页 | 第二节 逐步推进标准化试点,统筹区域间发展 | 第69-70页 | 第三节 明确政府与市场职责,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秩序 | 第70-73页 | 第四节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构建长效激励机制 | 第73-74页 | 第五节 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精准助力“标准化+”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一: 相关方调研提纲 | 第81-84页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