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
页 |
ABSTRACT | 第9-11
页 |
第一章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概况 | 第11-27
页 |
摘要 | 第11-12
页 |
1 概述 | 第12-14
页 |
· 我国水污染状况 | 第12-13
页 |
· 水处理中常用絮凝剂的使用现状及突出缺陷 | 第13-14
页 |
2 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概况 | 第14-18
页 |
·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 | 第14-15
页 |
· 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和结构特征 | 第15-16
页 |
·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 第16-18
页 |
3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18-20
页 |
· 影响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因素 | 第18-19
页 |
· 影响生物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因素 | 第19-20
页 |
· 生物絮凝剂在实际中的应用 | 第20
页 |
4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3
页 |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1
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21-23
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7
页 |
第二章 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 第27-41
页 |
摘要 | 第27-28
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
页 |
· 菌株分离材料及培养基 | 第28
页 |
· 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 | 第28-29
页 |
· 菌体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 第29-31
页 |
· 菌株16S rDNA鉴定 | 第31-32
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
页 |
· 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 | 第32-33
页 |
· 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1和F7的鉴定 | 第33-39
页 |
3 小结 | 第39-40
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
页 |
第三章 生物絮凝剂MBF1和MBF7的纯化与结构特征 | 第41-53
页 |
摘要 | 第41
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
页 |
· 菌株 | 第41
页 |
· 培养基 | 第41-42
页 |
· 发酵培养中菌株的生长曲线和絮凝剂产生情况测定 | 第42
页 |
· 发酵液中生物絮凝剂活性分布的测定 | 第42
页 |
· 生物絮凝剂的分离提纯 | 第42-43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和MBF7的组成及性质研究 | 第43-45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和MBF7的急毒性试验 | 第45
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
页 |
· 发酵培养过程中菌株的生长曲线和絮凝剂产生情况 | 第45-46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和MBF7絮凝活性的分布 | 第46-47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和MBF7的分离提纯 | 第47-48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和MBF7的组成及性质研究 | 第48-51
页 |
· 絮凝剂MBF1的急毒性试验 | 第51
页 |
3 小结 | 第51
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
页 |
第四章 影响菌株F1和F7生长和絮凝活性的条件探索 | 第53-61
页 |
摘要 | 第53
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
页 |
· 菌株 | 第54
页 |
· 培养基 | 第54
页 |
· 菌株F1和F7的最优培养及最大絮凝活性条件探索 | 第54-55
页 |
· 菌生长量和絮凝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55
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
页 |
· 不同碳源对菌株F1和F7的生长和絮凝活性影响 | 第55-56
页 |
· 不同氮源对菌株F1和F7的生长和絮凝活性影响 | 第56-57
页 |
· 不同碳氮比对菌株F1和F7的生长和絮凝活性影响 | 第57
页 |
· 不同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F1和F7的生长和絮凝活性影响 | 第57-58
页 |
· 菌株最优生长及最优絮凝活性条件参数 | 第58
页 |
3 小结 | 第58-59
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
页 |
第五章 生物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脱色除浊研究 | 第61-73
页 |
摘要 | 第61-62
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5
页 |
· 印染废水来源 | 第62
页 |
· 菌株的发酵培养 | 第62
页 |
· 絮凝体系pH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2-63
页 |
· 发酵液投加量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3
页 |
· 助凝剂投加量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3
页 |
· 搅拌强度和时间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3-64
页 |
· 温度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4
页 |
· 色度、浊度和COD_(Cr)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64-65
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
页 |
· 絮凝体系pH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5-66
页 |
· 发酵液投加量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6
页 |
· 助凝剂投加量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6-67
页 |
· 搅拌强度和时间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7-68
页 |
· 温度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影响 | 第68-69
页 |
· 菌株F1和F7发酵液对印染废水脱色除浊的最优参数 | 第69
页 |
3 小结 | 第69-70
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
页 |
第六章 生物絮凝剂对给水水源(长江水)浊度去除的研究 | 第73-85
页 |
摘要 | 第73-74
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
页 |
· 长江水来源 | 第74
页 |
· 菌株的发酵培养与粗产物提取 | 第74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投加量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4
页 |
· 助凝剂投加量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4
页 |
· pH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4-75
页 |
· 温度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5
页 |
· 搅拌强度和时间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5-76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与常规絮凝剂在除浊上的效果比较 | 第76
页 |
· 浊度和CODCr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76
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6-81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投加量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6-77
页 |
· 助凝剂投加量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7-78
页 |
· pH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8
页 |
· 温度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8-79
页 |
· 搅拌强度和时间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影响 | 第79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与常规絮凝剂在除浊上的效果比较 | 第79-80
页 |
· 生物絮凝剂MBF1对长江水浊度去除的最优参数 | 第80-81
页 |
3 小结 | 第81-85
页 |
全文结论 | 第85-87
页 |
致谢 | 第87-89
页 |
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8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