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
页 |
Abstract | 第4-5
页 |
目录 | 第5-8
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2
页 |
1.1.红色长余辉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8-12
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 | 第8-9
页 |
· 各种红色长余辉材料及存在的问题 | 第9
页 |
· 合成的方法 | 第9-12
页 |
· 长余辉机理 | 第12-15
页 |
· 电子-空穴传输模型 | 第12-13
页 |
· 隧穿效应模型模型 | 第13
页 |
· 双光子吸收模型 | 第13
页 |
· V_K模型 | 第13-14
页 |
· 共掺杂离子增加长余辉的机理 | 第14-15
页 |
· 稀土离子产生红色荧光的条件 | 第15-16
页 |
· 铕激活的长余辉发光机理 | 第15
页 |
· Pr~(3+)的发光机理 | 第15-16
页 |
· 长余辉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 第16
页 |
· 长余辉材料的热释光 | 第16-17
页 |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工作 | 第17-18
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7
页 |
· 本文工作 | 第17-18
页 |
· 晶体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 第18-22
页 |
· 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 | 第18-20
页 |
· 赝势方法和虚晶近似 | 第20-22
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26
页 |
· 实验方法和依据 | 第22
页 |
· 所用药品及样品制备方法 | 第22-23
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和测试设备 | 第23-24
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24-26
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4-25
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
页 |
·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表征(PL) | 第25
页 |
· 漫反射光谱(DRS) | 第25
页 |
· 热释光谱(TL)及余辉衰减曲线 | 第25-26
页 |
第三章 CaTiO_3∶Pr的制备及结构模拟 | 第26-32
页 |
· 引言 | 第26
页 |
· 样品的合成与表征 | 第26
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26-29
页 |
· 不同钙源时CaTiO_3∶Pr的余辉特征 | 第26-27
页 |
· 电荷补偿剂的选择 | 第27
页 |
· CaTiO_3∶Pr的相特征 | 第27-28
页 |
· Pr含量的确定 | 第28-29
页 |
· CaTiO_3∶Pr的结构模拟 | 第29-31
页 |
· Pr掺杂造成CaTiO_3结构的变化 | 第29-31
页 |
· Ca空穴带来的CaTiO_3结构变化 | 第31
页 |
· 小结 | 第31-32
页 |
第四章 锌掺杂对CaTiO_3∶Pr发光的影响 | 第32-39
页 |
· 引言 | 第32
页 |
· 样品的合成 | 第32
页 |
· Ca_(1-x/2)Zn_xTiO_(3+x/2)∶Pr的光谱特征 | 第32
页 |
· Ca_(1-x/2)Zn_xTiO_(3+x/2)∶Pr的余辉特征 | 第32-33
页 |
· Ca_yZn_(0.20)TiO_(2.20+y)∶Pr的荧光光谱 | 第33-34
页 |
· Ca_yZn_(0.20)TiO_(2.20+y)∶Pr的热释光谱 | 第34-36
页 |
· 样品的余辉衰减曲线 | 第36-37
页 |
· Ca_yZn_(0.20)TiO_(2.20+y)∶Pr的相特征 | 第37-38
页 |
· 小结 | 第38-39
页 |
第五章 Sr、Mg、Gd、Y对CaTiO_3∶Pr发光的影响 | 第39-43
页 |
· 引言 | 第39
页 |
· 样品的合成 | 第39
页 |
· Ca_(1-a)(Sr,Mg,Gd,Y)_aTiO_3∶Pr的荧光光谱 | 第39-40
页 |
· Ca_(1-x/2)M_xTiO_(3+x/2)∶Pr的光谱特征 | 第40-42
页 |
· 小结 | 第42-43
页 |
第六章 共掺杂稀土离子对CaTiO_3∶Pr的发光的影响 | 第43-47
页 |
· 引言 | 第43
页 |
· 样品的合成 | 第43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
页 |
· CaTiO_3∶Pr.Dy/Eu/Sm的结果及分析 | 第43-45
页 |
· CaTiO_3∶Pr.Nd/Tb/Ho/Tm的结果及分析 | 第45-46
页 |
· 小结 | 第46-47
页 |
第七章 荧光材料包膜与退火处理 | 第47-52
页 |
· CaTiO_3∶Pr的晶体结构表征 | 第47
页 |
· 实验 | 第47
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7-51
页 |
· 表面处理温度和氧化锆量对样品的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 | 第47-48
页 |
· 包氧化锆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48-49
页 |
· 包膜前、后样品的照片SEM及包膜后的EDS | 第49-50
页 |
· 样品包膜后的热释光谱及余辉曲线 | 第50
页 |
· 退火前、后样品的表征及分析 | 第50-51
页 |
· 小结 | 第51-52
页 |
References | 第52-57
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第57-58
页 |
致谢 | 第5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