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民事送达的基本理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民事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民事送达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民事送达的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民事送达的价值取向 | 第12-16页 | 一、正义价值 | 第12-14页 | 二、效率价值 | 第14页 | 三、效益价值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两大法系民事送达制度的考察 | 第16-25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代表性国家民事送达制度的考察 | 第16-19页 | 一、美国民事送达制度的考察 | 第16-17页 | 二、英国民事送达制度的考察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代表性国家民事送达制度的考察 | 第19-23页 | 一、德国民事送达制度的考察 | 第19-20页 | 二、法国民事送达制度的考察 | 第20-22页 | 三、日本民事送达制度的考察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民事送达制度的特点 | 第23-25页 | 一、规定细致且详尽的送达制度 | 第23页 | 二、规定高效灵活的送达方式 | 第23页 | 三、注重对受送达人程序利益的保护 | 第23-24页 | 四、考虑瑕疵送达、无效送达的情况 | 第24页 | 五、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25-37页 | 第一节 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25-29页 | 一、我国民事送达制度考察 | 第25-27页 | 二、我国民事送达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29-35页 | 一、直接送达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30-31页 | 二、留置送达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31-32页 | 三、邮寄送达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32-33页 | 四、公告送达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一、社会人口流动频繁,人口管理体制落后 | 第35页 | 二、立法指导思想存在偏误,送达模式超职权化 | 第35页 | 三、司法资源配给有限,职能部门不协调 | 第35-36页 | 四、当事人厌讼观念强,法律意识淡薄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完善 | 第37-46页 | 第一节 民事送达方式的完善 | 第37-41页 | 一、直接送达方式的完善 | 第37页 | 二、留置送达方式的完善 | 第37-38页 | 三、邮寄送达方式的完善 | 第38-39页 | 四、公告送达方式的完善 | 第39-40页 | 五、增设新的送达方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其他民事送达制度的完善 | 第41-46页 | 一、统一立法,健全送达制度体系 | 第41-42页 | 二、建立邮寄送达与直接送达相结合的送达顺位 | 第42页 | 三、明确送达主体 | 第42-43页 | 四、扩大签收人范围 | 第43页 | 五、扩大送达地址范围 | 第43-44页 | 六、建立送达地址确认制度 | 第44-45页 | 七、建立妨碍送达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