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研究的理由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概述 | 第16-23页 |
一、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一) 提出 | 第16页 |
(二) 内容 | 第16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二)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 第18-19页 |
(一) 以学生为中心 | 第18页 |
(二) 注重实践性 | 第18-19页 |
(三) 系统性较强 | 第19页 |
(四) 注重课堂动态发展 | 第19页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 第19-23页 |
(一)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认可度 | 第20页 |
(二) 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 第20页 |
(三) 有利于缩小班级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 第20-21页 |
(四) 有利于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 | 第21页 |
(五) 有利于构建学生互助共同体 | 第21-22页 |
(六) 有利于构建师生合作共同体 | 第22页 |
(七) 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高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与环节 | 第23-33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 第23-28页 |
(一) 客观性原则 | 第23-24页 |
(二) 因材施教原则 | 第24-26页 |
(三) 实用性原则 | 第26页 |
(四) 系统性原则 | 第26-28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的环节 | 第28-33页 |
(一) 目标导学 | 第28页 |
(二) 自学探究 | 第28-29页 |
(三) 小组合作 | 第29-30页 |
(四) 展示交流 | 第30页 |
(五) 精讲提高 | 第30-31页 |
(六) 达标练习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的反思 | 第33-41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一) “四五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老师的教学设计衔接存在问题 | 第33页 |
(二) “四五六”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效融合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三) “四标”的落实问题 | 第34-35页 |
(四) “五让”的应用问题 | 第35-36页 |
(五) “六环节”的操作问题 | 第36-37页 |
(六) 人本主义与应试性的矛盾统一问题 | 第37页 |
二、对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37-41页 |
(一) 遵循变通性原则实现模式的活用 | 第38页 |
(二) 紧扣学生需求分析推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 第38-39页 |
(三) 紧扣量体裁衣原则理性看待四五六理念 | 第39页 |
(四) 基于教学课型特质合理设定实用高效的教学模式 | 第39页 |
(五) 基于生本发展客观理性优化课内外教学指导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五六”教学模式的课例 | 第41-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江苏省金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