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基于个案的考察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 合作学习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四、高中语文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 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 第16页 | (二) 语文学科性质的体现 | 第16-17页 | (三) 综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个案调查研究 | 第18-29页 | 第一节 调查对象和方法 | 第18-19页 | 一、调查的对象 | 第18页 | 二、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课堂观察法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调查过程与结果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0-29页 |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进行科学有效分组 | 第20-21页 |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缺失必要的合作技能 | 第21-22页 | 三、合作目标不明确,时机和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 | 第22-24页 | 四、合作学习程度不深,效果不明显 | 第24-25页 | 五、教师角色定位不够鲜明 | 第25-26页 | 六、缺乏健全合理评价机制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 第29-34页 | 一、混合分组与双向选择相结合 | 第29-30页 | 二、小组规模适度化 | 第30-31页 | 三、小组角色分工明确化 | 第31页 | 四、座位安排空间合理化 | 第31-32页 | 五、组内文化建设多元化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培养师生合作技能 | 第34-38页 |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 第35-36页 | 二、学生运用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 第38-46页 | 第一节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与检测 | 第38-40页 | 一、前置性作业的设置 | 第38-39页 | 二、前置性作业的检测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制定合作学习目标 | 第40-41页 | 第三节 选择合作内容 | 第41-43页 | 一、比较性的问题 | 第41-42页 | 二、开放性问题 | 第42页 | 三、归纳总结性问题 | 第42页 | 四、争辩性问题 | 第42-43页 | 五、探索性问题 | 第43页 | 第四节 把握有效合作时机 | 第43-44页 | 一、合作时机的把握,需要立足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 第43-44页 | 二、合作时机的把握,需要关注学生课堂表现的状态 | 第44页 | 三、合作时机的把握,需要了解学生展现自我的积极性 | 第44页 | 第五节 教师的积极引导 | 第44-46页 | 一、规划学习目标,营造合作情境 | 第44-45页 | 二、督导合作过程,关注消极学生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 第46-51页 | 第一节 评价标准有效化 | 第46页 | 第二节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46-49页 | 一、教师评价 | 第47页 | 二、学生自我评价 | 第47-48页 | 三、小组评价 | 第48页 | 四、家长评价 | 第48-49页 | 第三节 评价方法多样化 | 第49-51页 | 一、语言评价 | 第49页 | 二、书面考试(测验) | 第49-50页 | 三、课堂观察法 | 第50-51页 |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51-53页 | 一、把控好小组合作学习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第51页 | 二、掌握好班级授课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 第51-52页 | 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关系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