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高等教育治理理论本土化的困境与出路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2.1 高等教育治理的研究状况 | 第12-17页 | 1.2.2 高等教育本土化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1.2.3 简要评价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2 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西方高等教育治理理论本土化的前提研究 | 第23-3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治理 | 第23-24页 | 2.1.2 高等教育治理理论 | 第24页 | 2.1.3 本土化 | 第24-25页 | 2.1.4 高等教育治理理论本土化 | 第25页 | 2.2 高等教育治理理论本土化的理论基础 | 第25-37页 | 2.2.1 治理理论 | 第25-30页 | 2.2.2 高等教育治理理论 | 第30-37页 | 第3章 西方高等教育治理理论本土化困境透视 | 第37-49页 | 3.1 高等教育治理理论本土化的制度层面 | 第37-40页 | 3.1.1 治理视角下我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 第37-39页 | 3.1.2 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模式探析 | 第39-40页 | 3.2 西方高等教育治理本土化的市场层面 | 第40-42页 | 3.2.1 我国高校办学主体多样化的表现 | 第40-41页 | 3.2.2 高等教育的竞争机制 | 第41页 | 3.2.3 教师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 | 第41-42页 | 3.3 西方高等教育治理本土化的社会文化层面 | 第42-44页 | 3.3.1 社会环境 | 第42-43页 | 3.3.2 文化传统 | 第43-44页 | 3.4 高等教育治理的理论缺陷 | 第44-46页 | 3.4.1 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与责任边界模糊化的矛盾 | 第44-45页 | 3.4.2 可治理性与灵活性的矛盾 | 第45页 | 3.4.3 对效率、竞争等理性价值的推崇,造成“不可治理性” | 第45-46页 | 3.5 我国在高等教育治理理论研究中的不足 | 第46-49页 | 第4章 超越高等教育治理理论本土化困境的路径分析 | 第49-55页 | 4.1 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性启示 | 第49-50页 | 4.1.1 加强对实践研究的重视 | 第49页 | 4.1.2 增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 第49-50页 | 4.1.3 创造性的进行本十的转化与结合 | 第50页 | 4.2 高等教育治理理论本土化的现实性出路 | 第50-55页 | 4.2.1 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视角 | 第50-52页 | 4.2.2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 第52页 | 4.2.3 融入我国社会文化传统因素 | 第52-53页 | 4.2.4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构建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7页 | 5.1 高等教育治理理论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考证 | 第55页 | 5.2 应用高等教育治理理论需要进行本土转化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