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16页 |
1.2.1 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国外的经验做法 | 第13-14页 |
1.2.2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 第14页 |
1.2.3 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4页 |
1.2.4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5 政府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用的研究 | 第15页 |
1.2.6 简要综合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以就业为导向 | 第18页 |
2.2 中等职业教育 | 第18-19页 |
2.2.1 职业教育 | 第18页 |
2.2.2 中等职业教育 | 第18页 |
2.2.3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 | 第18-19页 |
2.3 人才培养模式 | 第19-21页 |
2.3.1 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3.2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 第19-21页 |
2.4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4.1 “新增长理论” | 第21页 |
2.4.2 “金字塔型”的人才类型结构理论 | 第21-23页 |
3. 国内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模式及启示 | 第23-34页 |
3.1 国外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 第23-28页 |
3.1.1 德国“双元制”模式 | 第23-24页 |
3.1.2 美国“合作教育”模式(CBE模式) | 第24-25页 |
3.1.3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 第25-26页 |
3.1.4 英国“工读交替”模式(BTEC模式) | 第26-27页 |
3.1.5 国外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8页 |
3.2 国内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及比较 | 第28-34页 |
3.2.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2.2 国内中等职业教育典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29-32页 |
3.2.3 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 | 第32-34页 |
4.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广西Y校为例 | 第34-42页 |
4.1 广西Y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迁 | 第34-35页 |
4.2 广西Y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4.2.1 培养目标模糊 | 第35-36页 |
4.2.2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 第36页 |
4.2.3 课程体系照搬普通高等专科教育体系 | 第36页 |
4.2.4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 第36-37页 |
4.2.5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37页 |
4.2.6 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健全 | 第37-38页 |
4.3 广西Y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 第38-42页 |
4.3.1 外部社会环境方面 | 第38-39页 |
4.3.2 学校内部方面 | 第39-42页 |
5.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对策 | 第42-53页 |
5.1 进行准确定位,办出学校特色 | 第42-43页 |
5.1.1 国家政策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 第42页 |
5.1.2 进行准确定位 | 第42页 |
5.1.3 突出办学特色 | 第42-43页 |
5.2 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 | 第43-45页 |
5.2.1 专业设立的前瞻性 | 第43-44页 |
5.2.2 对已有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 第44-45页 |
5.3 重视能力培养,创新课程体系 | 第45-49页 |
5.3.1 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 第45-47页 |
5.3.2 重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 | 第47-48页 |
5.3.3 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第48-49页 |
5.4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 第49-50页 |
5.5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建设 | 第50-51页 |
5.6 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