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水资源脆弱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水资源脆弱性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7页 | 2.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17-18页 | 2.2 自然状况 | 第18-19页 | 2.2.1 气候条件 | 第18-19页 | 2.2.2 河流水系 | 第19页 | 2.2.3 地质地貌 | 第19页 | 2.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9-20页 | 2.3.1 人口状况 | 第19-20页 | 2.3.2 经济状况 | 第20页 | 2.4 水资源现状 | 第20-24页 | 2.4.1 水资源特点 | 第20-21页 | 2.4.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 第21-24页 | 2.5 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3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27-33页 | 3.1 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和内涵 | 第27-28页 | 3.2 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0页 | 3.4 数学方法 | 第30-33页 | 3.4.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0-31页 | 3.4.2 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4 武汉市水资源脆弱性综合评价 | 第33-47页 | 4.1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5页 | 4.1.1 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3页 | 4.1.2 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5页 | 4.2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5-41页 | 4.2.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36页 | 4.2.2 水资源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6-38页 | 4.2.3 权重确定和模糊合成算子选择 | 第38-41页 | 4.3 武汉市水资源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1-43页 | 4.3.1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4.3.2 模糊性评价 | 第41-43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降低武汉市水资源脆弱性的对策 | 第47-51页 | 5.1 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 第47-48页 | 5.2 开源节流,改善水资源供需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 第48-49页 | 5.3 防治水污染 | 第49-5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总结 | 第5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