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PRRSV分子生物学 | 第12-17页 |
· PRRSV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 PRRSV编码非结构蛋白及生物学功能 | 第13-15页 |
· PRRSV编码结构蛋白及生物学功能 | 第15-17页 |
· PRRSV免疫学的重要问题 | 第17-19页 |
· PRRSV的清除与宿主免疫水平的相关性 | 第17-18页 |
· 树突状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在 PRRSV感染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 研发高效 PRRSV疫苗的其他主要障碍 | 第19页 |
· 以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为基础 PRRSV疫苗发展的新进展 | 第19-22页 |
· PRRSV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 第19-20页 |
· PRRSV反向遗传系统 | 第20页 |
· 嵌合弱化的 PRRSV感染性 cDNA克隆 | 第20-21页 |
· PRRSV基因缺失标记疫苗的发展 | 第21-22页 |
· 研发新一代 PRRSV疫苗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 第22-23页 |
· 猪树突状细胞疫苗 | 第22页 |
· 抑制效应 T 细胞活性的疫苗 | 第22-23页 |
· 诱导产生β-IFN反应的疫苗 | 第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HP-PRRSV弱毒株全长 CDNA克隆的构建与分析 | 第24-35页 |
摘要 | 第24-2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 病毒和细胞 | 第25页 |
· 载体和菌株 | 第25页 |
· 主要试剂和酶 | 第25页 |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5-26页 |
· 试验器材 | 第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30页 |
· 引物设计 | 第26-27页 |
· 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27-28页 |
· 亚克隆 | 第28-29页 |
· 全长 cDNA的连接 | 第29-30页 |
· 序列分析 | 第30页 |
· 试验结果 | 第30-33页 |
· 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30-31页 |
· 全长基因组 cDNA的构建 | 第31-32页 |
· 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稳定表达 T7 RNA聚合酶的 MARC-145 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 第35-46页 |
摘要 | 第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 菌株、质粒和细胞 | 第35-36页 |
· 主要试剂和酶 | 第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6页 |
· 重组质粒 pLVX-Puro-T7 的构建 | 第36-37页 |
· 重组质粒的瞬时转染及条件摸索 | 第37-38页 |
· 重组质粒的转染及细胞系的建立 | 第38页 |
· 稳定表达 T7 RNAP 的 Marc-145 细胞系的鉴定 | 第38-39页 |
· 试验结果 | 第39-44页 |
· T7 RNAP 基因的扩增 | 第39页 |
· 重组质粒 pLVX-Puro-T7 的鉴定 | 第39-40页 |
· G418和嘌呤霉素最佳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40-41页 |
· RT-PCR检测疑似阳性细胞培养孔 | 第41页 |
· 阳性培养孔细胞的亚克隆筛选和纯化 | 第41-42页 |
· T7 RNAP Marc-145 细胞系的鉴定 | 第42-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MARC-145-T7 细胞系对 HP-PRRSV毒弱毒株的拯救 | 第46-50页 |
摘要 | 第46页 |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 菌株、质粒和细胞 | 第46页 |
· 主要试剂和酶 | 第46页 |
·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6-47页 |
· 细胞的转染及传代 | 第47页 |
· 全长 cDNA感染性鉴定 | 第47页 |
· 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 细胞病变 | 第47-48页 |
· RT-PCR鉴定结果 | 第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