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 前言 | 第15页 |
· 根瘤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 表型多样性研究 | 第16-17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7-19页 |
· 根瘤菌的应用研究 | 第19-21页 |
· 根瘤菌接种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 根瘤菌选种原则 | 第20-21页 |
· 根瘤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1页 |
· 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 | 第21-22页 |
· 根瘤菌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23-25页 |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东北地区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 | 第26-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 根瘤的采集 | 第26-27页 |
·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 第27页 |
· 大豆根瘤菌的回接验证 | 第27页 |
· 总 DNA 的提取 | 第27页 |
· BOX-PCR | 第27-28页 |
· 16S-23S rDNA IGS PCR-RFLP | 第28-29页 |
· 16S rDNA PCR-RFLP | 第29-30页 |
· 16S rDNA 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 菌株分离、纯化、回接验证 | 第30-31页 |
· BOX-PCR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 IGS PCR-RFLP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 16S rDNA-RFLP 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 16S rDNA 全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适中低温优良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 第39-44页 |
· 供试材料 | 第39-40页 |
· 大豆品种和根瘤菌菌株 | 第39-40页 |
· 供试蛭石和培养基 | 第40页 |
· 仪器 | 第40页 |
· 方法 | 第40-41页 |
· 菌悬液的制备及种子的催芽 | 第40页 |
· 适中低温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 第40-41页 |
· 蛭石栽培及接种 | 第41页 |
· 接种效果测定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适中低温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 第41页 |
· 大豆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生长效应 | 第41-42页 |
· 大豆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结瘤效应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适中温大豆根瘤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44-6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页 |
· 主要试剂及配置 | 第44-45页 |
· 根瘤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菌体收集 | 第45-46页 |
· 蛋白质的提取 | 第46页 |
· 蛋白质的溶解与定量 | 第46页 |
· 双向电泳及凝胶染色 | 第46-47页 |
· 蛋白质凝胶扫描与图像分析 | 第47页 |
·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分析 | 第47-48页 |
· 实验结果 | 第48-53页 |
· B.japonicum 5411 和 B.japonicum 5438 生长曲线 | 第48-49页 |
· 菌株 5411 和 5438 在 15℃以及 28℃下生长时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分析 | 第49页 |
· 菌株 5411 和 5438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分析 | 第49-53页 |
· 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 菌株 B. japonicum 5411 差异蛋白分析 | 第53-56页 |
· 菌株 5438 差异蛋白分析 | 第56-58页 |
· 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