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课外名著阅读的应用初探——以统编本教材推荐篇目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及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第一章 思维导图: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指导探新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思维导图概述 | 第15-17页 | 一、产生与发展 | 第15-16页 | 二、概念与特点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概说 | 第17-22页 | 一、内涵界定 | 第17-18页 | 二、现状分析 | 第18-22页 | 第三节 思维导图阅读法与传统阅读法之比较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课外名著阅读的SWOT分析 | 第24-30页 | 第一节 优势因素(S) | 第24-25页 | 一、课外名著更适合自读自理 | 第24-25页 | 二、学生阅读内容选择指向性更准确 | 第25页 | 三、帮助学生节省阅读时间 | 第25页 | 第二节 劣势因素(W) | 第25-27页 | 一、实践应用经验不足 | 第25-26页 | 二、思维导图绘制灵活性较高 | 第26页 | 三、易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极端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机会因素(O) | 第27-28页 | 一、世界范围内“读图时代”的到来 | 第27页 | 二、“书香校园”等政策环境的影响 | 第27页 | 三、日益发展成熟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威胁因素(T) | 第28-30页 | 一、学生能力差异的局限 | 第28页 | 二、应试教育的压力 | 第28-29页 | 三、家长的疑虑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课外名著阅读应用原则、方法及步骤 | 第30-34页 | 第一节 应用原则 | 第30-31页 | 一、相对完整原则 | 第30页 | 二、主题突出原则 | 第30页 | 三、自主变通原则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应用方法 | 第31-32页 | 一、运用图像,刺激大脑 | 第31页 | 二、运用色彩,填充活力 | 第31页 | 三、突出重点,提高记忆力 | 第31页 | 四、运用层级关系,明确逻辑关系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应用步骤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课外名著阅读的策略分析 | 第34-47页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课外小说阅读中的应用策略 | 第34-39页 | 一、览---浏览文本,概括大意 | 第35-36页 | 二、筛---筛选信息,高效阅读 | 第36-37页 | 三、析---分析思路,构建框架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课外散文阅读中的应用策略 | 第39-42页 | 一、抓---找寻规律,巧抓文眼 | 第39-40页 | 二、悟---把握特征,感悟主旨 | 第40-41页 | 三、理---理清脉络,开枝散叶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思维导图在课外诗词阅读中的应用策略 | 第42-47页 | 一、读---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 第43-44页 | 二、品---品析语言,揣摩意境 | 第44-45页 | 三、整---整合特点,高度概括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实践反思、创新及展望 | 第47-54页 | 第一节 实践的反思 | 第47-50页 | 一、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效果显著 | 第47-48页 | 二、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暗潮激荡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实践的创新 | 第50-52页 | 一、课内知识点归纳 | 第50-51页 | 二、考后试卷分析总结 | 第51页 | 三、考前方法回顾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实践的展望 | 第52-54页 | 一、思维导图读法与传统读法相结合 | 第52-53页 | 二、进行思维导图在课外名著中的适用度研究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