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教材理解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
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1 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 | 第13页 | 1.3.2 教师基于教材理解设计教学过程是促成学生理解的基础和前提 | 第13-14页 | 1.3.3 教师基于教材有效解读设计教学过程的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1.4.3 行动研究法 | 第15页 | 1.5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2 数学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1 国内外关于教师理解教材的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 国内外关于教学设计需求教材理解的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3 国内外基于教材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3 教师理解教材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 第23-38页 | 3.1 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23页 | 3.2 调查问卷表的设计 | 第23-25页 | 3.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25页 | 3.4 问卷结果统计和分析: | 第25-30页 | 3.4.1 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了解、认识和态度 | 第25-27页 | 3.4.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例题、复习题等的使用情况 | 第27页 | 3.4.3 教师对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教学渗透情况的调查 | 第27-28页 | 3.4.4 教师对教材内容设计、课时顺序安排以及处理方式的情况 | 第28-29页 | 3.4.5 教师使用教材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等方面关注情况 | 第29-30页 | 3.5 教师理解教材问题的案例分析 | 第30-38页 | 3.5.1 教材使用偏离标准 | 第30-31页 | 3.5.2 教材解读标新立异 | 第31-33页 | 3.5.3 教材解读浅尝辄止 | 第33-34页 | 3.5.4 教材解读人云亦云 | 第34-36页 | 3.5.5 教材使用脱离学情 | 第36-38页 | 4 教师教材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与分析 | 第38-48页 | 4.1 研究课标,提升解读处理教材能力 | 第38-41页 | 4.1.1 研读课标,整体把握教材教学目标 | 第38-39页 | 4.1.2 依据课标,转变解读教材思维方式 | 第39-41页 | 4.2 理解教材,合理构建教学基本内容 | 第41-43页 | 4.2.1 尊重教材,基于教材内容设计教学内容 | 第41-42页 | 4.2.2 把握教材,理清教材内涵指导教学内容 | 第42-43页 | 4.3 立足学情,适度重组的教学内容 | 第43-48页 | 4.3.1. 正确了解学情,有所侧重和补充 | 第43-46页 | 4.3.2. 整合课程资源,有所突出与引申 | 第46-48页 | 5 高中教师教材理解能力提升的成效分析 | 第48-65页 | 5.1 开阔教材处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第48-53页 | 5.1.1 作者本人参加省级公开课专题研讨教学案例 | 第48-50页 | 5.1.2 教材研读感悟及效果分析 | 第50-53页 | 5.2 拓展教材理解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第53-60页 | 5.2.1 本校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奖教师访谈录 | 第53-56页 | 5.2.2 教师专业成长反思及启示 | 第56-60页 | 5.3 丰富教材理解活动方式,深化学科专题研究 | 第60-65页 | 5.3.1 备课组“一课多研”活动案例分析 | 第60-63页 | 5.3.2 活动反思及成效启示 | 第63-65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65-67页 | 6.1 研究的总结和结论 | 第65-66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作者简介和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