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内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关于PPP模式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关于PPP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水利基础设施的界定及分类 | 第15-16页 |
2.1.1 水利基础设施的界定 | 第15页 |
2.1.2 水利基础设施的分类及特征 | 第15-16页 |
2.2 理论借鉴 | 第16-20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8-20页 |
3 PPP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现状 | 第20-28页 |
3.1 PPP模式的概念及类型 | 第20-21页 |
3.1.1 PPP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 第20页 |
3.1.2 PPP模式的分类 | 第20-21页 |
3.2 PPP模式的运作思路和优势 | 第21-22页 |
3.2.1 运作思路 | 第21-22页 |
3.2.2 PPP模式的优势 | 第22页 |
3.3 PPP模式运用的必要条件 | 第22-24页 |
3.3.1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基础 | 第23页 |
3.3.2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是关键 | 第23页 |
3.3.3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是依据 | 第23-24页 |
3.3.4 多层次的监管机制是保障 | 第24页 |
3.4 PPP模式在中国的应用现状 | 第24-28页 |
3.4.1 PPP模式应用总体情况 | 第24-25页 |
3.4.2 PPP模式在我国运用的新特点 | 第25-26页 |
3.4.3 在我国推行PPP模式面临的挑战 | 第26-28页 |
4 重庆市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及推行PPP模式的可行性 | 第28-31页 |
4.1 重庆市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 | 第28页 |
4.2 重庆市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现状 | 第28-29页 |
4.3 重庆水利基础设施领域推行PPP模式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4.4 不同性质的水利工程应该采取不同形式的PPP模式 | 第30-31页 |
5 PPP模式在重庆市水利基础设施的应用——以观景口水库为例 | 第31-40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31-32页 |
5.2 项目运作方式 | 第32-38页 |
5.2.1 项目合作范围 | 第32-34页 |
5.2.2 项目具体运作方式 | 第34-37页 |
5.2.3 项目风险分摊机制 | 第37-38页 |
5.2.4 项目监管机制 | 第38页 |
5.3 项目实施中的困难 | 第38-40页 |
6 在重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行PPP模式的问题及建议 | 第40-44页 |
6.1 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6.1.1 水利基础设施自身特点决定了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 | 第40页 |
6.1.2 政府在水利基础设施领域运用PPP模式的出发点出现偏差 | 第40-41页 |
6.1.3 政府决策与社会资本信息不对称对项目合作带来较大风险 | 第41页 |
6.1.4 投资和运营分切给PPP项目能否成功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 第41页 |
6.2 对策及建议 | 第41-44页 |
6.2.1 加强市级层面针对PPP模式的制度设计 | 第42页 |
6.2.2 建立健全涉及水利项目PPP模式的法律法规规范 | 第42-43页 |
6.2.3 不断调整政府在PPP模式项目中的职能 | 第43页 |
6.2.4 不断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体制改革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