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5
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37
页 |
· 我国食醋的历史与概况 | 第15-16
页 |
· 国内外制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20
页 |
· 浙江玫瑰醋的工艺特点及改进 | 第20-25
页 |
· 浙江玫瑰醋的传统工艺及微生物 | 第20-23
页 |
· 浙江玫瑰醋工艺的改进 | 第23-25
页 |
· 液体发酵醋风味改进的措施 | 第25-29
页 |
· 影响食醋风味质量的因素 | 第25-28
页 |
· 提高液态发酵醋风味质量的措施 | 第28-29
页 |
· 食醋风味物质及研究进展 | 第29-35
页 |
· 食醋中有机酸的测定 | 第29-31
页 |
· 食醋中香味成分的测定研究进展 | 第31-35
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 | 第35-37
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35
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35-37
页 |
第2章 黑曲霉AS3.4309液体曲产糖化酶条件的研究 | 第37-60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7-45
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38
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8-39
页 |
· 测定方法 | 第39-45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8
页 |
· 比色法测定糖化酶活力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5
页 |
· 糖化酶活力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45-46
页 |
· 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变化曲线的确定 | 第46-47
页 |
· 种龄对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47
页 |
· 装液量对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47-48
页 |
· 接种量对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48-49
页 |
· 起始pH对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49-50
页 |
· 玉米粉含量对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0
页 |
· 豆粕粉含量对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0-51
页 |
· 玉米浆含量对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1-52
页 |
· 麸皮含量对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2-53
页 |
· (NH_4)_2SO_4含量对黑曲霉液体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3
页 |
· 正交法确定最佳黑曲霉液体曲发酵培养基—黑曲霉扩培法Ⅰ | 第53-55
页 |
· 正交法确定最佳黑曲霉液体曲发酵培养基—黑曲霉扩培法Ⅱ | 第55-57
页 |
· 两种不同菌种扩培方法对糖化酶活力影响的比较 | 第57
页 |
· 黑曲霉液体发酵正交试验最优条件验证试验 | 第57-58
页 |
· 小结 | 第58-60
页 |
第3章 黑曲霉液体曲应用于糖化工艺的研究 | 第60-69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1-65
页 |
· 试验材料 | 第61
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1
页 |
· 试验测定方法 | 第61-64
页 |
· 糖化发酵试验设计 | 第64-65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
页 |
· 黑曲霉液体曲发酵时间对糖化过程的影响 | 第65-66
页 |
· 黑曲霉液体曲接种量对糖化过程的影响 | 第66
页 |
· 两种糖化方法的淀粉转化率比较 | 第66-67
页 |
· 小结 | 第67-69
页 |
第4章 乳酸发酵提高玫瑰醋中非挥发性酸含量的研究 | 第69-82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9-73
页 |
· 实验材料 | 第69
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9-71
页 |
· 检验方法 | 第71-73
页 |
· 食醋生产工艺 | 第73-74
页 |
· 食醋生产工艺流程 | 第73
页 |
· 操作要点 | 第73-74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
页 |
· 乳酸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74
页 |
· 接种量对乳酸含量的影响 | 第74-75
页 |
· 发酵温度对乳酸含量的影响 | 第75-76
页 |
· 发酵起始pH值对乳酸含量的影响 | 第76-77
页 |
· 乳酸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77-79
页 |
· 乳酸发酵对玫瑰醋有机酸构成的影响 | 第79-80
页 |
· 小结 | 第80-82
页 |
第5章 酵母菌与乳酸菌组合发酵优化玫瑰醋酒精发酵研究 | 第82-93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6
页 |
· 实验材料 | 第83
页 |
· 培养基 | 第83-84
页 |
· 检测方法 | 第84-85
页 |
· 浙江玫瑰醋的试验改进发酵工艺 | 第85-86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2
页 |
· 发酵菌种组合方式对于发酵时间、酒精度和酸度的影响 | 第86-88
页 |
· 发酵菌种组合方式对于玫瑰米醋风味的影响 | 第88-92
页 |
· 小结 | 第92-93
页 |
第6章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玫瑰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 | 第93-105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4-95
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94
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94
页 |
· 试验方法 | 第94-95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4
页 |
· 固相微萃取头的选择 | 第95-96
页 |
· 萃取温度的选择 | 第96-97
页 |
· 吸附时间的选择 | 第97-98
页 |
· 玫瑰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研究 | 第98-104
页 |
· 小结 | 第104-105
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5-107
页 |
创新点 | 第107-108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
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117
页 |
致谢 | 第117-11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