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
页 |
ABSTRACT | 第8-15
页 |
第1章 植物体内主要抗氧化物质生理功能、健康效应及其影响因子 | 第15-27
页 |
· 引言 | 第15-16
页 |
· Vc、多酚、类黄酮和谷胱甘肽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 第16-19
页 |
· AsA在植物抗氧化系统中的作用 | 第16-17
页 |
· 多酚、类黄酮在植物中的影响 | 第17-18
页 |
· 谷胱甘肽在植物中的作用 | 第18-19
页 |
· 抗坏血酸、多酚、类黄酮和谷胱甘肽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 第19-22
页 |
· 抗坏血酸的功能 | 第19
页 |
· 多酚的功能 | 第19-20
页 |
· 类黄酮的功能 | 第20-21
页 |
· 谷胱甘肽的功能 | 第21-22
页 |
· 影响植物体内多酚、类黄酮、抗坏血酸和GSH含量的因素 | 第22-25
页 |
· 遗传特性 | 第22
页 |
· 生长阶段的影响 | 第22-23
页 |
· 环境因子的影响 | 第23-24
页 |
· 农艺措施的影响 | 第24-25
页 |
· 储藏条件的影响 | 第25
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
页 |
第2章 供氮水平对小白菜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27-37
页 |
· 引言 | 第27-28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
页 |
· 植株培养 | 第28
页 |
· 硝酸盐含量测定 | 第28-29
页 |
·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 第29
页 |
· GSH含量测定 | 第29-30
页 |
· 多酚提取及测定 | 第30
页 |
· 类黄酮测定 | 第30
页 |
·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30-31
页 |
· 数据分析 | 第31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
页 |
· 供氮水平对小白菜生物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31-32
页 |
· 供氮水平对小白菜体内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32-33
页 |
· 供氮水平对小白菜体内多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3-34
页 |
· 供氮水平对小白菜体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第34
页 |
· 供氮水平对小白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34-35
页 |
· 讨论 | 第35-37
页 |
第3章 氮素形态对小白菜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37-46
页 |
· 引言 | 第37-38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
页 |
· 植株培养 | 第38
页 |
· 测定方法 | 第38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
页 |
· 硝铵比对小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38-40
页 |
· 硝铵比对小白菜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40-41
页 |
· 硝铵比对小白菜多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1-42
页 |
· 硝铵比对小白菜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第42
页 |
· 硝铵比对小白菜总抗氧化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 第42-43
页 |
· 讨论 | 第43-46
页 |
第4章 氮肥用量对小白菜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46-55
页 |
· 引言 | 第46-47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
页 |
· 植株培养 | 第47
页 |
· 测定方法 | 第47-48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
页 |
· 氮肥用量对小白菜生物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48
页 |
· 氮肥用量对小白菜体内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48-49
页 |
· 氮肥用量对小白菜体内多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9-50
页 |
· 氮肥用量对小白菜体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第50-51
页 |
· 氮肥用量对小白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51-52
页 |
· 讨论 | 第52-55
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55-57
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5-56
页 |
· 创新点 | 第56
页 |
· 研究展望 | 第56-57
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
页 |
致谢 | 第67-68
页 |
作者简历 | 第68
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6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