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热载体低阶煤热解特性研究及连续热解系统研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我国褐煤资源现状 | 第11-15页 | 1.1.1 全国褐煤大型煤田分布和储量概况 | 第11-12页 | 1.1.2 全国褐煤生产现状 | 第12-13页 | 1.1.3 全国褐煤的煤质特征 | 第13-15页 | 1.2 低温热解技术的研发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际典型热解技术进展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热解技术进展 | 第18-20页 | 1.2.3 低温干馏热解技术的研发方向 | 第20页 | 1.3 气体热载体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3-29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3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23-26页 | 2.2.0 气体热解反应器 | 第23-24页 | 2.2.1 绝热气体载热热解反应器 | 第24-25页 | 2.2.2 热重(TG) | 第25页 | 2.2.3 气体GC分析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黑山煤失重率和焦油收率计算方法 | 第27页 | 2.3.2 热解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计算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气体载热低阶黑山煤热解特性研究 | 第29-45页 | 3.1 辐射传热低阶煤热解特性 | 第29-32页 | 3.2 操作因素对气体载热热解的影响 | 第32-36页 | 3.2.1 粒径对煤料失重率和焦油产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气固比与煤料失重率和焦油产率的关系 | 第33-34页 | 3.2.3 载热气体入口温度与煤料失重率和焦油产率的关系 | 第34-35页 | 3.2.4 热解时间与煤料失重率和焦油产率的关系 | 第35-36页 | 3.3 气体热载体低阶煤热解特性 | 第36-44页 | 3.3.1 气体热载体黑山低阶煤热解气体生成特性 | 第36-38页 | 3.3.2 气体热载体黑山低阶煤热解物料衡算及能量衡算 | 第38-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气体热载体黑山低阶煤传热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 | 第45-57页 | 4.1 气体热载体填充床传热模型的建立 | 第45-51页 | 4.1.1 气体热载体填充床基础参数 | 第45-48页 | 4.1.2 气体热载体填充床低阶煤热解传热特性 | 第48-49页 | 4.1.3 反应器内部温度分布 | 第49-51页 | 4.2 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1-56页 | 4.2.1 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4页 | 4.2.2 动力学特征参数的确定与检验 | 第54-56页 | 4.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气体载热低阶煤热解系统开发研究 | 第57-79页 | 5.1 操作参数 | 第57-58页 | 5.2 整体介绍 | 第58-71页 | 5.2.1 气源 | 第59-60页 | 5.2.2 加热设备(N_2加热器) | 第60-61页 | 5.2.3 设备构造 | 第61-71页 | 5.3 监控系统 | 第71-77页 | 5.3.1 硬件部分 | 第72-73页 | 5.3.2 软件部分 | 第73-77页 | 5.4 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发表论文 | 第89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