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红松松仁油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1 红松松仁油的化学成分 | 第11页 |
1.2.2 红松松仁油的理化性质 | 第11页 |
1.2.3 红松松仁油的脂肪酸组成 | 第11-12页 |
1.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1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 第12-13页 |
1.3.2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肥胖 | 第13页 |
1.3.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视力和大脑发育 | 第13页 |
1.3.4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抗肿瘤、抗炎 | 第13-14页 |
1.4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4.1 喷雾干燥法 | 第15页 |
1.4.2 物理吸附法 | 第15页 |
1.4.3 复合凝聚法 | 第15-16页 |
1.4.4 分子包埋法 | 第16页 |
1.4.5 乳液聚合法 | 第16页 |
1.4.6 纳米沉淀法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6页 |
2.1 材料及仪器 | 第18-20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18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2.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9-20页 |
2.2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的制备 | 第20-24页 |
2.2.1 红松松仁油的提取 | 第20页 |
2.2.2 黑木耳多糖的提取 | 第20-21页 |
2.2.3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的制备 | 第21页 |
2.2.4 分子包埋法制备红松松仁油微胶囊单因素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21-22页 |
2.2.5 响应面法优化分子包埋法制备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 | 第22页 |
2.2.6 乳液聚合法制备红松松仁油微胶囊单因素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22-23页 |
2.2.7 响应面法优化乳液聚合法制备红松松仁油微胶囊 | 第23-24页 |
2.3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24-26页 |
2.3.1 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2 微胶囊含水率的测定 | 第25页 |
2.3.3 微胶囊密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4 微胶囊溶解度的测定 | 第26页 |
2.3.5 微胶囊粉末流动性的测定 | 第26页 |
2.4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稳定性的研究 | 第26-29页 |
2.4.1 微胶囊贮藏稳定性的研究 | 第27页 |
2.4.2 微胶囊对外界环境稳定性的研究 | 第27-28页 |
2.4.3 微胶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 第28-29页 |
2.5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生理功能的研究 | 第29-35页 |
2.5.1 实验动物的分组及饲养 | 第30页 |
2.5.2 饮食诱导小鼠高脂模型的建立 | 第30页 |
2.5.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30页 |
2.5.4 小鼠血脂功能指标的测定 | 第30-32页 |
2.5.5 小鼠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 | 第32-33页 |
2.5.6 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 第33-35页 |
2.6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 第35-36页 |
第3章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的制备 | 第36-56页 |
3.1 分子包埋法制备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的工艺及优化 | 第36-45页 |
3.1.1 单因素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1.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松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结果 | 第39-45页 |
3.1.3 验证试验 | 第45页 |
3.2 乳液聚合法制备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的工艺及优化 | 第45-54页 |
3.2.1 微胶囊壁材选择结果 | 第45-46页 |
3.2.2 单因素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3.2.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松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结果 | 第50-53页 |
3.2.4 验证试验 | 第53-54页 |
3.3 最佳工艺方法的确定 | 第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的稳定性分析 | 第56-62页 |
4.1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56页 |
4.2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稳定性的研究 | 第56-61页 |
4.2.1 微胶囊贮藏稳定性的研究 | 第57页 |
4.2.2 微胶囊对外界环境稳定性的研究 | 第57-60页 |
4.2.3 微胶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红松松仁油微胶囊生理功能的研究 | 第62-76页 |
5.1 松仁油及松仁油微胶囊对小鼠成长发育及体重的影响 | 第62-64页 |
5.2 松仁油及松仁油微胶囊对小鼠体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5.2.1 对SOD活力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2 对GSH-PX活力的影响 | 第65-66页 |
5.2.3 对MDA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 松仁油及松仁油微胶囊对小鼠血脂功能的影响 | 第67-71页 |
5.3.1 对总胆固醇(TC)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2 对甘油三酯(TG)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3 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4 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 | 第70-71页 |
5.4 松仁油及松仁油微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71-74页 |
5.4.1 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71-73页 |
5.4.2 对小鼠单核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5.4.3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 | 第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