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22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 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22-26页 |
· 核心概念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渠道与地方探索 | 第26-36页 |
· 社会优秀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特点 | 第26-30页 |
· 年轻有活力、专业和知识素质高 | 第27页 |
· 对执政党的信任支持度高 | 第27页 |
· 从政意愿强烈与结构分化并存 | 第27-28页 |
· 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 社会阶层认知和公平感偏低 | 第29-30页 |
· 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主要渠道 | 第30-32页 |
· 公务员考试 | 第30页 |
· 公开选拔 | 第30-31页 |
· 调任 | 第31-32页 |
· 招聘任用 | 第32页 |
· 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的地方探索 | 第32-36页 |
· 广东:考录“工农牌”公务员 | 第32-33页 |
· 浙江:突破领导干部公选资格限制 | 第33页 |
· 重庆:广泛宣传向社会优秀人才公选党政干部 | 第33页 |
· 上海:对特别优秀和工作特殊需要的社会人才放宽公选条件 | 第33-34页 |
· 辽宁:为高学历应届生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打破身份界限 | 第34页 |
· 苏州:试点由第三方猎头公司推荐社会优秀人才选拔干部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障碍与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 法律条例规定过于狭窄,存在制度性障碍 | 第36-38页 |
· 选拔任用资格条件的限制 | 第36页 |
· 民主推荐提名的限制 | 第36-37页 |
· 公务员法中一些条款的限制 | 第37页 |
· 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限制 | 第37-38页 |
· 缺乏制度性支撑,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 第38页 |
· 编制政策的制约 | 第38页 |
· 保障政策不统一 | 第38页 |
· 对接平台缺失 | 第38页 |
· 缺乏标准体系 | 第38页 |
· 门槛设置不合理,大批社会优秀人才没有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机会 | 第38-39页 |
· 学历门槛 | 第39页 |
· 年龄门槛 | 第39页 |
· 身份门槛 | 第39页 |
· 社会心理难以把握,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存在思想障碍 | 第39-41页 |
· 政治倾向和从政动机难以把握 | 第39页 |
· 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对社会人才存在偏见 | 第39-40页 |
· “仇官”心理影响部分社会人才从政意愿 | 第40页 |
· 收入待遇偏低导致党政岗位对部分社会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中国古代和发达国家社会优秀人才选拔制度 | 第41-47页 |
· 中国古代社会优秀人才选拔制度 | 第41-43页 |
· 春秋战国:军功制和养士制度 | 第41页 |
· 汉代:察举制度 | 第41-42页 |
·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 第42页 |
· 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 | 第42-43页 |
· 发达国家社会优秀人才选拔制度 | 第43-44页 |
· 美国公务员选拔制度 | 第43页 |
· 德国公务员选拔制度 | 第43-44页 |
·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吸纳社会优秀人才的做法 | 第44页 |
· 中国古代和发达国家社会优秀人才选拔的启示与借鉴 | 第44-47页 |
· 机会均等 | 第45页 |
· 渠道畅通 | 第45-46页 |
· 手段多样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的对策建议 | 第47-53页 |
· 树立开放科学的人才观 | 第47-48页 |
· 树立开放的人才观 | 第47页 |
· 制定客观的人才评价体系 | 第47-48页 |
· 大胆选拔社会优秀人才 | 第48页 |
· 制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标准 | 第48-49页 |
· 严格底线管理,制定政治品行标准 | 第48页 |
· 适应岗位需求,制定能力素质标准 | 第48页 |
· 根据气质性格,制定心理素质评价标准 | 第48-49页 |
· 完善政策法规,为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打通制度通道 | 第49-50页 |
· 研究制定社会优秀人才与党政干部资历台阶的对接政策 | 第49页 |
· 破除执行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年龄、学历框框 | 第49页 |
· 建立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风险防控机制 | 第49-50页 |
· 创新规范灵活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 第50-51页 |
· 规范调任渠道 | 第50页 |
· 扩大聘任渠道 | 第50页 |
· 开辟引进渠道 | 第50页 |
· 拓宽各种选拔渠道 | 第50-51页 |
· 建立健全系统的保障机制,为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提供有利条件 | 第51-53页 |
· 健全党政干部退出机制 | 第51页 |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1-52页 |
· 研究建立跟踪教育管理制度 | 第52页 |
· 研究建立风险控制制度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一:问卷设计的逻辑框架与指标体系 | 第57-59页 |
附录二:社会优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问卷 | 第59-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件 | 第6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