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4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第二节 相关定义 | 第10-15页 |
一、 身体意象 | 第10-11页 |
二、 完美主义 | 第11-13页 |
三、 社交焦虑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5-35页 |
一、 身体意象的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二、 完美主义的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三、 社交焦虑的研究综述 | 第24-28页 |
四、 身体意象、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28-34页 |
五、 完美主义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35-36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性 | 第36-37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36-37页 |
三、 创新点 | 第37页 |
第六节 研究构想 | 第37-40页 |
一、 研究假设 | 第37-38页 |
二、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的修订 | 第40-54页 |
第一节 《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的简介 | 第40-41页 |
一、 量表简介 | 第40-41页 |
二、 修订目的 | 第41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41-44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41-42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42页 |
三、 研究程序 | 第42-43页 |
四、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一、 项目分析 | 第44-46页 |
二、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三、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四、 信效度分析 | 第49-51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51-53页 |
一、 关于《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中文修订版的结构特征 | 第51页 |
二、 关于《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中文修订版的信效度 | 第51-53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大学生身体意象、完美主义和社交焦虑的特点及关系研究 | 第54-116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5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54页 |
二、 研究假设 | 第54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54-58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54-55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55-57页 |
三、 研究程序 | 第57-58页 |
四、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58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58-97页 |
一、 大学生身体意象、完美主义和社交焦虑的总体情况 | 第58-61页 |
二、 大学生身体意象、完美主义和社交焦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 第61-73页 |
三、 大学生身体意象、完美主义和社交焦虑的关系 | 第73-97页 |
第四节 讨论和建议 | 第97-114页 |
一、 大学生身体意象、完美主义和社交焦虑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97-104页 |
二、 大学生身体意象、完美主义和社交焦虑的关系 | 第104-110页 |
三、 对如何改善大学生的体象、完美主义和社交焦虑的建议 | 第110-114页 |
第五节 研究总结 | 第114-116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114-115页 |
二、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5页 |
附录 | 第125-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