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导言 | 第9-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五)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二、我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之评鉴 | 第18-27页 |
(一) 我国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背景分析 | 第18-19页 |
· 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 第18页 |
· 丰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 | 第18页 |
· 国外成功经验的积极影响 | 第18-19页 |
(二) 我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 试点与探索阶段(1985—1990年) | 第19-20页 |
· 正式开展与逐步完善阶段(1991—1997年) | 第20页 |
· 稳步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 第20-21页 |
(三) 我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1-24页 |
·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队伍不断扩大 | 第22-23页 |
· 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统考人数庞大 | 第23页 |
· 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规模逐年增加 | 第23-24页 |
(四) 影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 | 第24-27页 |
·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第24页 |
· 政府政策 | 第24-25页 |
· 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 第25页 |
· 导师的指导 | 第25页 |
· 学员发展需求、素养及努力程度 | 第25-26页 |
· 培养单位的质量管理 | 第26-27页 |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 | 第27-32页 |
(一)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27-28页 |
·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 | 第27-28页 |
·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 第28页 |
·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28页 |
(二)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分析 | 第28-32页 |
· 全员参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管理 | 第28-29页 |
· 将质量管理贯穿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全过程 | 第29页 |
· 各主体通力合作实施全要素管理 | 第29-30页 |
· 坚持原则,把握关键 | 第30-32页 |
四、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现状分析 | 第32-42页 |
(一) 现状描述 | 第32-36页 |
· 培养单位不断增加 | 第32-33页 |
· 学位授予人数逐步扩大 | 第33页 |
· 学位授予的门类结构趋于合理 | 第33-34页 |
· 广西地方性计划研究生班迅速发展成为同等学力硕士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 第34-36页 |
(二) 质量保障措施有特色 | 第36-38页 |
· 资格审查 | 第36页 |
· 课程学习与课程考核 | 第36-37页 |
· 导师指导 | 第37页 |
· 学位论文质量管理 | 第37-38页 |
(三)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8-42页 |
· 对申请者资格审查不严 | 第38-39页 |
·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 第39页 |
· 学员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学习质量不高 | 第39-40页 |
· 导师指导不够充分,师生交流频率低 | 第40页 |
· 对论文评阅及答辩组织不严 | 第40-42页 |
五、加强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的对策建议 | 第42-47页 |
(一) 严把“入口关”,保证生源质量 | 第42页 |
(二) 增强课程设置及教学的针对性 | 第42-43页 |
(三) 强化培养单位管理,严把“过程关” | 第43页 |
(四) 完善论文评审及答辩工作,严把“出口关” | 第43-44页 |
(五) 加快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 重视导师队伍整体的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 | 第44-45页 |
· 加强中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培养与提高 | 第45页 |
(六) 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 | 第45-46页 |
· 中央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 第45页 |
· 加大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力度 | 第45-46页 |
(七) 依托全国同等学力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 第46-47页 |
六、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47-48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二)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访谈提纲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课题研究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