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空间格局分析--基于286个地级市数据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0页 |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0页 |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城市化水平测度文献研究回顾 | 第13-16页 | · 人口指标测度法 | 第13-14页 | · 修正的人口指标测度方法 | 第14-15页 | · 城市土地利用的指标测度方法 | 第15页 | · 复合指标的测度方法 | 第15-16页 | · 城市空间格局文献研究回顾 | 第16-19页 | · 指标遴选 | 第19-25页 | · 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 第19-21页 | · 城市化水平指标选择和体系构建 | 第21-22页 | · 指标和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 第22-24页 | · 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最终确定 | 第24-25页 | · 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 | 第25-36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第25-26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的界定 | 第26页 | · 提出相关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 模型分析 | 第27-32页 | · 结果解释说明 | 第32-34页 | · 人口城市化水平指标影响效果解析 | 第32-33页 | · 经济城市化水平指标影响效果解析 | 第33页 | · 社会城市化水平指标影响效果解析 | 第33-34页 | · 环境和空间城市化水平指标影响效果解析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地理信息系统实证检验 | 第36-51页 | · 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格局分析 | 第36-46页 | · 人口城市化水平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 第37-39页 | · 经济城市化水平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 第39-41页 | · 社会城市化水平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 第41-43页 | · 环境和空间城市化水平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 第43-45页 | · 综合城市化水平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 第45-46页 | · 城市化水平类型划分 | 第46-51页 | · 均衡发展型 | 第46-48页 | · 不均衡发展型 | 第48-51页 | · 建议与对策 | 第51-55页 | · 科学划分城市梯度,依据城市类型分类发展,发挥城市群的集聚效应 | 第51-53页 | · 做强做大城市经济圈,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 | 第51-52页 | · 中小城市要加强提高自身优势,推动城市全面健康发展 | 第52页 | · 小城镇要狠抓经济建设,保护生态,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区域规模 | 第52-53页 | · 优化三大产业发展模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 第53-54页 | · 科学有效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 第54页 | · 注重保护和合理规划城市地区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54-55页 | · 结论与探讨 | 第55-57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 本文研究不足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