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4-16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2. 实证分析法 | 第16页 |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 视角创新 | 第16页 | 2. 内容创新 | 第16-17页 | 一、高校班级文化概述 | 第17-26页 | (一) 高校班级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 文化的定义 | 第17-18页 | 2. 班级文化的定义 | 第18页 | 3. 高校班级文化的定义 | 第18-19页 | (二) 高校班级文化的特征 | 第19-23页 | 1. 独立性 | 第20页 | 2. 多元性 | 第20-21页 | 3. 社会性 | 第21-22页 | 4. 理性渗透性 | 第22-23页 | (三) 高校班级文化的功能 | 第23-26页 | 1. 自主育人功能 | 第23-24页 | 2. 创新功能 | 第24页 | 3. 社会化功能 | 第24-25页 | 4. 满足需要的功能 | 第25-26页 |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6-43页 | (一) 高校班级文化的调查 | 第26-27页 | 1.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2. 问卷的结构 | 第27页 | (二)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27页 | (三)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8页 | 1.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队伍的积极作用发挥不足 | 第28-30页 | 2. 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欠缺 | 第30-34页 | 3.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存在不足 | 第34-35页 | 4. 高校班级活动少且形式化 | 第35-38页 | (四)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3页 | 1. 社会消极思想是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 第38-39页 | 2. 高校内的不良因素影响班级文化建设 | 第39-40页 | 3. 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4. 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班级文化建设 | 第41-43页 | 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与路径选择 | 第43-57页 | (一)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 第43-48页 | 1.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3-45页 | 2. 民主原则 | 第45-46页 | 3. 因材施教原则 | 第46-47页 | 4. 创新原则 | 第47-48页 | (二)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48-57页 | 1. 加强高校班级文化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人员力量 | 第48-50页 | 2. 推进制度创新,完善班级管理 | 第50-51页 | 3. 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增强班级凝聚力 | 第51-53页 | 4. 以高校班级学风建设为核心,优化高校班风建设 | 第53-54页 | 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附:调查问卷 | 第61-63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