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1 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 第5-7
页 |
1.1 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 | 第5-6
页 |
1.2 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6-7
页 |
1.2.1 高考命题内容的改革 | 第6
页 |
1.2.2 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 | 第6-7
页 |
1.2.3 高考形式的改革 | 第7
页 |
1.2.4 高考阅卷录取的改革 | 第7
页 |
2 2001及2002年“3+文(理)综合”考试理综合考试试卷分析 | 第7-14
页 |
2.1 理综合的含义 | 第7-8
页 |
2.2 理综合考试目标 | 第8-10
页 |
2.2.1 理解能力 | 第9
页 |
2.2.2 推理能力 | 第9
页 |
2.2.3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 第9
页 |
2.2.4 获取知识的能力 | 第9-10
页 |
2.2.5 分析综合能力 | 第10
页 |
2.3 理科综合考试试卷的结构及内容与考试目标的比较 | 第10-12
页 |
2.3.1 理综和考试试卷内容及结构的分析 | 第10-11
页 |
2.3.2 理综考试内容与目标的分析比较 | 第11-12
页 |
2.4 有关试卷分析的几个问题 | 第12-14
页 |
2.4.1 试卷分析的目的 | 第12
页 |
2.4.2 试卷分析的内容 | 第12
页 |
2.4.3 试卷分析的方法 | 第12
页 |
2.4.4 试卷分析中的几个概念 | 第12-14
页 |
3 2001、2002年辽宁理综合考试中的生物试题分析 | 第14-21
页 |
3.1 理综考试中生物试题的考试基础和考试目标 | 第14-18
页 |
3.1.1 生物考试的基础 | 第14-16
页 |
3.1.2 生物学科考试的目标 | 第16-17
页 |
3.1.3 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的关系 | 第17-18
页 |
3.2 理综合考试生物试题的内容及生物考试的基本题型设计 | 第18-20
页 |
3.2.1 考查内容直接呈现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 | 第19
页 |
3.2.2 考查内容相对隐蔽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 第19-20
页 |
3.2.3 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 第20
页 |
3.3 对理综考试中生物试题的基本评价 | 第20-21
页 |
4 高考试卷分析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 第21-31
页 |
4.1 狠抓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在系统化和结构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 第22-23
页 |
4.2 加强图、表、坐标曲线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第23-25
页 |
4.2.1 图、表分析题的解题策略 | 第24
页 |
4.2.2 坐标曲线题的解答策略 | 第24-25
页 |
4.3 关注生物科研、社会生产和生活(STS)实际等热点问题,注重与其它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形成综合能力 | 第25-28
页 |
4.3.1 跨学科试题题型的知识基础 | 第26-27
页 |
4.3.2 跨学科综合试题的特点 | 第27-28
页 |
4.4 加强实验设计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培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第28-31
页 |
4.4.1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 第29
页 |
4.4.2 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 第29-31
页 |
结束语 | 第31-32
页 |
英文摘要 | 第32-34
页 |
附表一 | 第34-36
页 |
附表二 | 第36-39
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