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文章整体框架 | 第16-17页 |
1.3.1 习近平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治理的重要思想 | 第16页 |
1.3.2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概述 | 第16页 |
1.3.3 我国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原因及危害 | 第16页 |
1.3.4 社会责任治理体系构建 | 第16页 |
1.3.5 我国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治理路径 | 第16-17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1.4.1 社会责任理论 | 第17页 |
1.4.2 把关人理论 | 第17-18页 |
1.4.3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1 参考文献法 | 第18页 |
1.5.2 案例分析法 | 第18页 |
1.5.3 定性研究法 | 第18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8-20页 |
1.6.1 创新点 | 第18-19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习近平关于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治理的重要思想 | 第20-28页 |
2.1 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 | 第20-22页 |
2.1.1 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20-21页 |
2.1.2 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 | 第21-22页 |
2.2 习近平关于网络治国的重要思想 | 第22-26页 |
2.2.1 习近平关于网络治国思想的提出背景 | 第22-24页 |
2.2.2 习近平关于网络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2.3 习近平关于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思想 | 第26-28页 |
2.3.1 发挥网络媒体积极引导舆论,提供健康网络空间 | 第26页 |
2.3.2 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网络文化 | 第26页 |
2.3.3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网络从业人员的素质 | 第26-27页 |
2.3.4 积极维护国家形象,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 第27页 |
2.3.5 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受众地位 | 第27页 |
2.3.6 增强网络媒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第27-28页 |
3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概述 | 第28-34页 |
3.1 网络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 第28-30页 |
3.1.1 网络媒体的概念 | 第28页 |
3.1.2 网络媒体的新特点 | 第28-30页 |
3.2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概念及其内容 | 第30-34页 |
3.2.1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概念 | 第30页 |
3.2.2 网络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第30-34页 |
4 我国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状、原因及危害 | 第34-45页 |
4.1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 | 第34-37页 |
4.1.1 虚假新闻现象层出不穷 | 第34-35页 |
4.1.2 自由失度引发媒体低俗、网络暴力问题严重 | 第35页 |
4.1.3 碰触道德底线和逾越法律红线 | 第35-36页 |
4.1.4 价值导向出现问题 | 第36页 |
4.1.5 网络媒体主观干预引导舆论走向 | 第36-37页 |
4.1.6 眼球经济压倒媒体责任 | 第37页 |
4.2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 第37-42页 |
4.2.1 自身因素 | 第37-39页 |
4.2.2 受众因素 | 第39页 |
4.2.3 政府因素 | 第39-41页 |
4.2.4 市场因素 | 第41-42页 |
4.3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危害 | 第42-45页 |
4.3.1 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产生影响 | 第42-43页 |
4.3.2 引发网络媒体公信力危机 | 第43页 |
4.3.3 污染网络空间环境 | 第43-44页 |
4.3.4 影响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 | 第44页 |
4.3.5 弱化网络媒体教育功能 | 第44-45页 |
5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治理体系构建 | 第45-52页 |
5.1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治理体系的内涵 | 第45页 |
5.2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治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5-47页 |
5.2.1 参与性原则 | 第45-46页 |
5.2.2 协调性原则 | 第46页 |
5.2.3 适用性原则 | 第46页 |
5.2.4 动态平衡性原则 | 第46页 |
5.2.5 可操作性原则 | 第46页 |
5.2.6 与国际接轨原则 | 第46-47页 |
5.3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治理体系的内容 | 第47-52页 |
5.3.1 自律 | 第47-48页 |
5.3.2 信息 | 第48页 |
5.3.3 约束 | 第48-49页 |
5.3.4 监督 | 第49-50页 |
5.3.5 评价 | 第50-52页 |
6 我国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治理路径 | 第52-64页 |
6.1 从政府角度进行治理 | 第52-56页 |
6.1.1 积极的借鉴他国经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第52-53页 |
6.1.2 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 第53-54页 |
6.1.3 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体发展环境 | 第54-55页 |
6.1.4 利用网络参与问政,转变执政理念 | 第55-56页 |
6.2 从网络媒体自身角度进行治理 | 第56-60页 |
6.2.1 构建网络媒体自律机制 | 第56-57页 |
6.2.2 提升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素养 | 第57-59页 |
6.2.3 重视议程设置,正确把握负面新闻的报道力度 | 第59-60页 |
6.2.4 提升网络媒体技术,避免受技术的约束 | 第60页 |
6.3 从受众角度进行治理 | 第60-62页 |
6.3.1 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 | 第60-61页 |
6.3.2 强化受众的责任意识 | 第61页 |
6.3.3 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 第61页 |
6.3.4 发挥对社会监督的作用 | 第61-62页 |
6.4 从行业协会角度进行治理 | 第62-64页 |
6.4.1 提高行业协会监督效率 | 第62页 |
6.4.2 增强行业协会的执行力度 | 第62-63页 |
6.4.3 加强行业协会与政府沟通 | 第63页 |
6.4.4 促进行业协会与受众互动 | 第63-64页 |
7 结论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