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高原鳅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黄河高原鳅简介 | 第11页 |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1-12页 |
1.3.1 遗传多样性概念 | 第11-12页 |
1.4 遗传多样性标记技术概况 | 第12-15页 |
1.4.1 形态学标记 | 第12页 |
1.4.2 细胞学标记 | 第12页 |
1.4.3 分子遗传标记 | 第12-15页 |
1.4.4 生化标记 | 第15页 |
1.5 遗传标记的选择 | 第15-18页 |
1.5.1 线粒体基因组简介 | 第15-17页 |
1.5.2 线粒体基因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2 实验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0-21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5.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1页 |
2.5.2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1页 |
2.5.3 PCR扩增反应及测序 | 第21页 |
2.5.4 数据处理 | 第21-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2页 |
3.1 不同黄河高原鳅种群Cytb基因序列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23-30页 |
3.1.1 黄河高原鳅基因组DNA提取与Cytb基因扩增结果 | 第23页 |
3.1.2 黄河高原鳅Cytb基因序列的组成 | 第23-24页 |
3.1.3 黄河高原鳅种群Cyt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 第24页 |
3.1.4 不同地理种群黄河高原鳅 Cytb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遗传距离分析 | 第24-28页 |
3.1.5 构建不同黄河高原鳅种群的聚类树 | 第28-30页 |
3.2 不同黄河高原鳅种群D-loop基因序列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30-35页 |
3.2.1 黄河高原鳅线粒体基因组提取与D-loop序列扩增结果 | 第30页 |
3.2.2 D-loop基因变异序列分析 | 第30页 |
3.2.3 D-loop序列碱基组成 | 第30-31页 |
3.2.4 不同黄河高原鳅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遗传分化 | 第31-34页 |
3.2.5 构建不同黄河高原鳅种群的聚类树 | 第34-35页 |
3.3 核苷酸替代速率分析 | 第35-36页 |
3.4 黄河高原鳅与硬刺高原鳅线粒体基因全长序列结构比较分析 | 第36-42页 |
3.4.1 序列来源与分析方法 | 第36页 |
3.4.2 硬刺高原鳅基因组 DNA 提取与扩增结果 | 第36-37页 |
3.4.3 黄河高原鳅和硬刺高原鳅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比较分析 | 第37-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4.1 黄河高原鳅线粒体Cytb与D-loop序列碱基序列分析 | 第42页 |
4.2 黄河高原鳅线粒体Cytb与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 第42页 |
4.3 黄河高原鳅线粒体Cytb与D-loop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43页 |
4.4 黄河高原鳅与硬刺高原鳅线粒体全序列碱基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