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式 | 第15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 | 第16-24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6-20页 |
2.1.1 建设领域的范畴及各方主体 | 第16-17页 |
2.1.2 农民工的产生及群体特征 | 第17-18页 |
2.1.3 工资的概念及工资拖欠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18-20页 |
2.2 跨部门合作理论的介绍 | 第20-22页 |
2.2.1 跨部门合作的理论内涵 | 第20页 |
2.2.2 跨部门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2.3 跨部门合作理论的实践成效 | 第21-22页 |
2.3 运用跨部门合作理论治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可行性 | 第22-24页 |
2.3.1 跨部门合作是治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内在要求 | 第22-23页 |
2.3.2 跨部门合作是治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本对策 | 第23页 |
2.3.3 跨部门合作是治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必然选择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南宁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现状分析 | 第24-43页 |
3.1 南宁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基本情况 | 第24-33页 |
3.1.1 南宁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现状 | 第24-25页 |
3.1.2 南宁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成因 | 第25-29页 |
3.1.3 南宁市治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相关部门 | 第29-33页 |
3.2 南宁市治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案例分析 | 第33-36页 |
3.2.1 黄某等人集体投诉案例 | 第33-35页 |
3.2.2 英伦十八项目农民工群体性突发案例 | 第35-36页 |
3.3 南宁市治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难点 | 第36-43页 |
3.3.1 各部门分工不够明确 | 第36-39页 |
3.3.2 案件流转机制未建立 | 第39-41页 |
3.3.3 协同合作手段较为匮乏 | 第41页 |
3.3.4 部门保护主义与利益驱使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跨部门合作治理对策 | 第43-51页 |
4.1 改革现行劳动保障监察体制 | 第43-44页 |
4.1.1 劳动保障监察体制的现状 | 第43页 |
4.1.2 现行劳动保障监察体制的弊端 | 第43-44页 |
4.1.3 建立一级执法的劳动保障监察体制 | 第44页 |
4.2 厘清各部门权责 | 第44-46页 |
4.2.1 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 | 第44-45页 |
4.2.2 住建部门的职责 | 第45页 |
4.2.3 立法部门的职责 | 第45-46页 |
4.2.4 司法部门的职责 | 第46页 |
4.2.5 公安与检察院的职责 | 第46页 |
4.2.6 新闻媒体的职责 | 第46页 |
4.3 建立案件流转机制 | 第46-48页 |
4.3.1 人社部门与公安、检察院的案件流转 | 第47页 |
4.3.2 人社部门与住建部门的案件流转 | 第47页 |
4.3.3 人社部门与司法部门的案件流转 | 第47-48页 |
4.4 创新协同合作的方式方法 | 第48-51页 |
4.4.1 构建资源共享的大数据库 | 第48-49页 |
4.4.2 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 第49页 |
4.4.3 开辟专门的培训渠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