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城市公共空间相关概念阐述 | 第10-11页 |
1.1.1 城市公共空间概念 | 第10-11页 |
1.1.2 城市公共空间分类 | 第11页 |
1.2 "新中式"风格相关概念阐述 | 第11-13页 |
1.2.1 "新中式" | 第11-12页 |
1.2.2 "中式"与"新中式" | 第12页 |
1.2.3 风格 | 第12-13页 |
1.2.4 植物景观相关概念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国外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应用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发展及应用的研究 | 第15-18页 |
2 引言 | 第18-23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2.1.1 城市公共空间的快速发展 | 第18页 |
2.1.2 "新中式"景观设计作品的不断涌现 | 第18-19页 |
2.1.3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模式单一 | 第19页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2.2.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2.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3.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3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 | 第23-28页 |
3.1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存在问题 | 第23-25页 |
3.1.1 绿化面积不足 | 第23-24页 |
3.1.2 我国植物资源发掘不充分 | 第24页 |
3.1.3 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 第24页 |
3.1.4 植物景观的同一化 | 第24-25页 |
3.1.5 缺乏空间归属感 | 第25页 |
3.2 问题成因探讨 | 第25-28页 |
3.2.1 对植物景观重要性认知的匮乏 | 第25-26页 |
3.2.2 设计者合理的创新力不足 | 第26页 |
3.2.3 缺乏自信的趋同性 | 第26页 |
3.2.4 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提炼及应用 | 第26页 |
3.2.5 对植物景观空间研究及利用不够充分 | 第26-28页 |
4 "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特点、引入意义及设计原则 | 第28-36页 |
4.1 "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特点 | 第28-33页 |
4.1.1 传承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的精髓 | 第28-29页 |
4.1.2 突出现代植物景观的功能性 | 第29-31页 |
4.1.3 设计思想的开放与创新 | 第31页 |
4.1.4 简约含蓄的空间结构 | 第31-32页 |
4.1.5 吉祥典雅的传统文化主题 | 第32页 |
4.1.6 山水自然的诗情画境 | 第32页 |
4.1.7 景外之景的意境 | 第32-33页 |
4.2 "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 | 第33-34页 |
4.2.1 体现城市特征,塑造城市形象 | 第33页 |
4.2.2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脉 | 第33页 |
4.2.3 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现代需求 | 第33-34页 |
4.2.4 居民情感承载,游人精神依托 | 第34页 |
4.3 "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 第34-36页 |
4.3.1 地域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 | 第34页 |
4.3.2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页 |
4.3.3 科学创新性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4.3.4 体现中式植物景观特色原则 | 第35-36页 |
5 城市公共空间中"新中式"风格的植物景观的个性研究 | 第36-51页 |
5.1 商业步行街"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 第36-41页 |
5.1.1 文化传达策略:承载地域文化,烘托商业气氛 | 第37-38页 |
5.1.2 景观表现策略:依托商业现状,创新多元配植 | 第38-40页 |
5.1.3 空间布局策略:确定空间色彩,迎合商业氛围 | 第40-41页 |
5.2 公园绿地"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 第41-44页 |
5.2.1 文化传达策略:模拟国画意境,突现公园文脉 | 第41-42页 |
5.2.2 景观表现策略:模拟当地植物群落,突显地域公园特色 | 第42-43页 |
5.2.3 空间布局策略:注重植物导向,丰富空间层次 | 第43-44页 |
5.3 城市广场"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 第44-46页 |
5.3.1 文化传达策略:契合广场主题,意境传达文化 | 第44-46页 |
5.3.2 景观表现策略:发掘植物特点,展现中式风格 | 第46页 |
5.3.3 空间布局策略:连接广场周边,植物软化边界 | 第46页 |
5.4 居住区公共空间"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 第46-49页 |
5.4.1 文化传达策略:注重居住风水,植物寓意吉祥 | 第48页 |
5.4.2 景观表现策略:植物搭配简洁,整体色彩素雅 | 第48-49页 |
5.4.3 空间布局策略:借鉴古典手法,扩大感官空间 | 第49页 |
5.5 其他公共空间"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 第49-51页 |
6 典型案例分析研究 | 第51-60页 |
6.1 上海亩中山水园景观分析 | 第51-54页 |
6.1.1 项目概况分析 | 第51页 |
6.1.2 设计理念分析 | 第51页 |
6.1.3 文化传达策略分析 | 第51-52页 |
6.1.4 景观表现策略分析 | 第52-53页 |
6.1.5 空间布局策略分析 | 第53-54页 |
6.2 合肥1912商业街景观分析 | 第54-56页 |
6.2.1 项目概况分析 | 第54页 |
6.2.2 设计理念分析 | 第54页 |
6.2.3 文化传达策略分析 | 第54-55页 |
6.2.4 景观表现策略分析 | 第55-56页 |
6.2.5 空间布局策略分析 | 第56页 |
6.3 苏州绿城桃花源居住区植物景观分析 | 第56-59页 |
6.3.1 项目概况分析 | 第56-57页 |
6.3.2 设计理念分析 | 第57页 |
6.3.3 文化传达策略分析 | 第57页 |
6.3.4 景观表现策略分析 | 第57-58页 |
6.3.5 空间布局策略分析 | 第58-59页 |
6.4 案例总结 | 第59-60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60-61页 |
7.2 讨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件A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