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3-14页 |
六、研究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的基本理论 | 第15-22页 |
一、核心概念概述 | 第15-16页 |
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第17页 |
(二) 现代教学理论 | 第17-18页 |
(三) “知行合一”理论 | 第18页 |
三、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一) 多元性 | 第18-19页 |
(二) 时代性 | 第19页 |
(三) 可接受性 | 第19页 |
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的原则 | 第19-20页 |
(一)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 | 第19页 |
(二) 历史性与现实性相呼应原则 | 第19-20页 |
(三)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 第20页 |
(四) 主导性与多元化相一致原则 | 第20页 |
五、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的路径 | 第20-22页 |
(一) 教学载体 | 第20-21页 |
(二) 文化载体 | 第21页 |
(三) 管理载体 | 第21页 |
(四) 传媒载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建设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22-26页 |
一、必要性 | 第22-24页 |
(一)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需要 | 第22-23页 |
(二)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化的内在要求 | 第23页 |
(三) 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研究的应然之义 | 第23-24页 |
二、紧迫性 | 第24-26页 |
(一)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容乐观 | 第24页 |
(二) 社会急剧转型导致价值观内容的变迁 | 第24-25页 |
(三) 现代传媒的勃兴使价值观培育方式多样化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调查样本分析 | 第26-32页 |
一、样本选择与调研方法 | 第26页 |
(一) 调研样本:桂林市三所初级中学 | 第26页 |
(二) 调研方法:访谈法、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 | 第26页 |
二、调查样本结果分析 | 第26-30页 |
(一) 实证调研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二) 问卷调研数据与分析 | 第28-30页 |
三、桂林市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一) 载体建设“重硬轻软” | 第30页 |
(二) 新媒体载体建设较为薄弱 | 第30-31页 |
(三) 载体应用的实际效果不佳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现状 | 第32-33页 |
(一) 载体分类与运用齐全 | 第32页 |
(二) 载体运用形式多样化 | 第32页 |
(三) 载体硬件设施日趋完善 | 第32-33页 |
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一) 重教学载体轻文化载体 | 第33页 |
(二) 载体建设重形式轻内容 | 第33-34页 |
(三) 载体硬件建设稍显滞后 | 第34页 |
三、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一) 对载体功能的认识偏差 | 第34-35页 |
(二) “以学生为本”理念缺失 | 第35页 |
(三) 载体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6-43页 |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载体建设理念 | 第36-37页 |
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的内容和形式 | 第37-40页 |
(一) 教学载体的发展与创新 | 第37-38页 |
(二) 文化载体的开发与利用 | 第38-39页 |
(三) 传媒载体的探索与运用 | 第39-40页 |
(四) 载体形式的丰富与拓展 | 第40页 |
三、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的保障体系 | 第40-43页 |
(一) 加强理论研究 | 第41页 |
(二) 提升硬件建设 | 第41-42页 |
(三) 完善教育队伍建设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