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 | 第20-30页 |
· 供应链管理概述 | 第20-24页 |
· 供应链的界定 | 第20-21页 |
· 供应链的分类 | 第21-23页 |
· 供应链管理含义 | 第23-24页 |
·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征 | 第24页 |
· VMI 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 VMI 的定义及特点 | 第24-25页 |
· VMI 实施原则 | 第25-26页 |
· 实施 VMI 的条件 | 第26-27页 |
· 第三方物流相关理论 | 第27-29页 |
· 第三方物流概述 | 第27页 |
·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 第28-29页 |
· 博弈理论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供应链合作企业利润分配机制 | 第30-40页 |
· 供应链合作企业利润分配的涵义 | 第30-31页 |
· 供应链合作企业利润分配的目的以及原则 | 第31-33页 |
· 供应链合作企业利润分配目的 | 第31-32页 |
· 供应链合作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原则 | 第32-33页 |
· 供应链合作企业利润分配机制 | 第33-34页 |
· 供应链合作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涵义 | 第33-34页 |
· 供应链利润分配机制的构成 | 第34页 |
· 影响供应链合作企业利润分配的因素 | 第34-36页 |
· 核心竞争力 | 第34-35页 |
· 讨价还价的能力 | 第35页 |
· 投入与贡献 | 第35-36页 |
· 风险因素 | 第36页 |
· 供应链合作企业利润分配的模式 | 第36-37页 |
· 供应链合作企业利润分配模型 | 第37-39页 |
· Nash 协商模型 | 第37页 |
· 不对称的 Nash 协商模型 | 第37-38页 |
· 讨价还价模型 | 第38页 |
· 最优系数分配模型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供应商主导的 VMI-TPL 利润分配模型 | 第40-50页 |
· 问题描述 | 第40-42页 |
· 模型假设及符号定义 | 第42-44页 |
· 模型假设 | 第42-43页 |
· 符号定义 | 第43-44页 |
· VMI 和 VMI-TPL 供应链环境比较 | 第44页 |
· VMI 供应链环境描述 | 第44页 |
·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加入 VMI 的供应链环境描述 | 第44页 |
· 第三方物流加入 VMI 前后供应链利润比较分析 | 第44-46页 |
· 第三方物流参与 VMI 前后零售商利润比较 | 第44-45页 |
·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参与 VMI 前后供应商利润比较 | 第45页 |
·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参与 VMI 前后供应链利润比较 | 第45-46页 |
· 建立利润分配模型 | 第46-48页 |
· 构造零售商利润分配系数 | 第46页 |
· 建立供应商主导的 Stackelberg 模型 | 第46-47页 |
· 模型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50-55页 |
· 案例背景描述 | 第50-51页 |
· 模型分析与求解 | 第51-53页 |
· 结果分析 | 第53页 |
· 第三方物流加入 VMI 的建议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