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渭北工业区空间整合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 第12页 | 1.1.2 西安大都市区及外围建设 | 第12-13页 | 1.1.3 渭北工业区发展机遇与问题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范围及特殊性 | 第15-17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0页 | 1.6 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历程 | 第22-3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2.1.1 渭北工业区 | 第22页 | 2.1.2 大都市外围地区 | 第22-23页 | 2.1.3 空间整合 | 第23-24页 | 2.2 空间整合的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 第24页 | 2.2.2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城乡一体化区域理论 | 第25页 | 2.2.4 生态城市理论 | 第25-26页 |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6-28页 | 2.3.1 国外空间整合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2.3.2 国内空间整合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2.3.3 研究评述 | 第28页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渭北工业区与西安主城区空间演变分析 | 第30-42页 | 3.1 渭北工业区与西安主城区空间演变历程 | 第30-37页 | 3.1.1 第一阶段:独立发展阶段 | 第30-31页 | 3.1.2 第二阶段:外围发展阶段 | 第31-33页 | 3.1.3 第三阶段:边缘发展阶段 | 第33-35页 | 3.1.4 第四阶段:融入发展阶段 | 第35-37页 | 3.2 渭北工业区与西安主城区建设关系分析 | 第37-41页 | 3.2.1 渭北工业区与西安主城区时空关系 | 第37-38页 | 3.2.2 渭北工业区与西安主城区交通关系 | 第38-39页 | 3.2.3 渭北工业区与西安主城区产业关系 | 第39-41页 | 3.3 渭北工业区与西安主城区空间问题 | 第41页 | 3.3.1 空间发展缺乏统筹考虑 | 第41页 | 3.3.2 彼此产业“非联动”的发展 | 第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渭北工业区空间演化及非整合分析 | 第42-68页 | 4.1 西安渭北工业区发展历程及特征 | 第42-50页 | 4.1.1 第一阶段:孤立发展 | 第42-43页 | 4.1.2 第二阶段:散点发展 | 第43-45页 | 4.1.3 第三阶段:分散发展 | 第45-48页 | 4.1.4 第四阶段:团状发展 | 第48-50页 | 4.2 影响渭北工业区空间发展因素 | 第50-56页 | 4.2.1 相关政策因素 | 第50-52页 | 4.2.2 经济发展因素 | 第52-53页 | 4.2.3 道路交通因素 | 第53-54页 | 4.2.4 生态文化因素 | 第54-56页 | 4.2.5 西安城市因素 | 第56页 | 4.3 渭北工业区空间非整合问题 | 第56-62页 | 4.3.1 空间无序化发展 | 第56-57页 | 4.3.2 生态环境质量低 | 第57页 | 4.3.3 用地类型单一化 | 第57-59页 | 4.3.4 基础设施不配套 | 第59-60页 | 4.3.5 相关规划不匹配 | 第60页 | 4.3.6 空间割裂碎片化 | 第60-62页 | 4.4 渭北工业区空间非整合原因分析 | 第62-66页 | 4.4.1 行政区经济主导 | 第62-63页 | 4.4.2 市场机制不健全 | 第63页 | 4.4.3 相关规划不衔接 | 第63-64页 | 4.4.4 协调机制的缺失 | 第64-65页 | 4.4.5 运行模式不一致 | 第65-66页 | 4.5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渭北工业区空间整合发展策略 | 第68-86页 | 5.1 空间整合目标、思路 | 第68-71页 | 5.1.1 整合目标 | 第68-69页 | 5.1.2 整合思路 | 第69-71页 | 5.2 区域层面空间整合策略 | 第71-75页 | 5.2.1 对接西安产业空间 | 第71-72页 | 5.2.2 融入西安生态格局 | 第72-73页 | 5.2.3 加强区域交通联系 | 第73-75页 | 5.3 地区层面空间整合策略 | 第75-83页 | 5.3.1 空间发展模式 | 第75-77页 | 5.3.2 产业空间整合 | 第77-78页 | 5.3.3 基础设施整合 | 第78-80页 | 5.3.4 生态空间整合 | 第80-83页 | 5.4 空间整合保障措施 | 第83-85页 | 5.4.1 加强空间与产业互动发展 | 第83页 | 5.4.2 健全相关部门的监管机制 | 第83-84页 | 5.4.3 强化相关规划编制的协调性 | 第84页 | 5.4.4 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创新 | 第84-85页 | 5.5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与不足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