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4页 |
1.1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2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相关概念及数据库 | 第19-22页 |
1.2.1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1.2.2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相关数据库 | 第20-22页 |
1.3 参与药物代谢的三大酶类 | 第22-24页 |
1.3.1 参与一相反应的代谢酶 | 第23页 |
1.3.2 参与二相反应的代谢酶 | 第23-24页 |
1.3.3 转运蛋白、受体等其他酶类 | 第24页 |
1.4 药物代谢酶的群体差异 | 第24-26页 |
1.4.1 CYP2D6 代谢表型的群体差异 | 第24-25页 |
1.4.2 CYP2C19 代谢表型的群体差异 | 第25-26页 |
1.5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芯片 | 第26页 |
1.6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6.1 药物基因组学在通量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7页 |
1.6.2 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6.3 中国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临床转化进展 | 第28-29页 |
1.7 药物基因组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1.8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31-34页 |
第二章 七个民族样本选择及DMET芯片位点分类 | 第34-42页 |
2.1 七个民族样本选择基础 | 第34-37页 |
2.1.1 汉族 | 第34-35页 |
2.1.2 维吾尔族 | 第35页 |
2.1.3 苗族 | 第35页 |
2.1.4 藏族 | 第35-36页 |
2.1.5 蒙古族 | 第36页 |
2.1.6 哈萨克族 | 第36页 |
2.1.7 柯尔克孜族 | 第36-37页 |
2.2 DMET芯片位点分类 | 第37-40页 |
2.2.1 分类对象 | 第37页 |
2.2.2 分类方法 | 第37页 |
2.2.3 分类结果 | 第37-40页 |
2.3 讨论 | 第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七个民族药物基因组学DMET位点遗传差异研究 | 第42-12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42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2页 |
3.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3-48页 |
3.2.1 血样的采集 | 第43-44页 |
3.2.2 样本DNA的提取和DNA纯度的测定: | 第44页 |
3.2.3 mPCR | 第44-45页 |
3.2.4 Anneal | 第45-46页 |
3.2.5 GapFillMix的加入和扩增 | 第46页 |
3.2.6 PCRClean-up及第一次质控 | 第46页 |
3.2.7 Fragmentation及第二次质控 | 第46-47页 |
3.2.8 标记 | 第47页 |
3.2.9 杂交 | 第47-48页 |
3.2.10 清洗和扫描 | 第48页 |
3.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8-56页 |
3.3.1 数据预处理 | 第48页 |
3.3.2 哈迪温伯格平衡p与最小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 | 第48-51页 |
3.3.3 筛选在七个民族中有显著性差异的位点 | 第51页 |
3.3.4 筛选与每个民族因素相关的回归显著性位点 | 第51-54页 |
3.3.5 两两民族DMET位点差异比较 | 第54-56页 |
3.3.6 差异较大基因在七个民族中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56页 |
3.3.7 计算七个民族中不同CYP基因不同代谢表型的频率 | 第56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6-111页 |
3.4.1 七个民族中不符合HWE的位点 | 第56-58页 |
3.4.2 七个民族918 个多态性位点MAF及每个民族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数的比例 | 第58页 |
3.4.3 在七个民族中有显著性差异的位点的筛选 | 第58-60页 |
3.4.4 与民族因素相关的回归显著性位点 | 第60页 |
3.4.5 七个民族中两两民族间有显著性差异的位点 | 第60-97页 |
3.4.6 CHST3、CYP2D6、VKORC1 在七个民族中的单体型分布情况 | 第97-110页 |
3.4.7 CYP2C19、CYP2D6 强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超强代谢型在七个民族中的频率 | 第110-111页 |
3.5 讨论 | 第111-121页 |
3.5.1 未能找到区分七个民族位点的原因分析 | 第111页 |
3.5.2 与ADH1B相关的乙醇类药物在七个民族中的临床用药建议 | 第111-112页 |
3.5.3 与CYP3A4 相关的药物芬太尼、氟哌啶醇、华法林、他莫克司在七个民族中的临床用药建议 | 第112-113页 |
3.5.4 与CHST3 相关的药物多西他赛、萨力多胺在七个民族中的临床用药建议 | 第113-115页 |
3.5.5 与CYP2D6 相关的药物噻吗洛尔、伊潘立酮.、依他普仑、甲硫哒嗪、异哇胍在七个民族中的临床用药建议 | 第115-117页 |
3.5.6 与VKORC1 相关的药物华法林在七个民族中的临床用药建议 | 第117-120页 |
3.5.7 与CYP2C19 相关的药物氯吡格雷、伏立康唑、舍曲林、阿米替林、南索拉唑、氯巴占的临床用药建议 | 第120-12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四章 基于DMET位点的七个民族群体结构解析 | 第122-136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122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22-126页 |
4.2.1 遗传结构分层 | 第122-123页 |
4.2.2 相关遗传参数的计算 | 第123页 |
4.2.3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123页 |
4.2.4 主成分分析 | 第123-126页 |
4.3 研究结果 | 第126-132页 |
4.3.1 七个民族遗传结构分层结果 | 第126-128页 |
4.3.2 七个民族群体遗传学参数计算结果 | 第128-129页 |
4.3.3 七个民族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 | 第129-131页 |
4.3.4 七个民族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131-132页 |
4.4 讨论 | 第132-135页 |
4.4.1 汉族、藏族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132-133页 |
4.4.2 苗族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133-134页 |
4.4.3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134页 |
4.4.4 三大类人群及其语系关系 | 第134-1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五章 基于DMET位点的十八个人群群体结构解析 | 第136-158页 |
5.1 研究对象 | 第136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136-138页 |
5.2.1 Hapmap相关数据的下载和汇总 | 第136-137页 |
5.2.2 遗传结构分层 | 第137页 |
5.2.3 相关遗传参数的计算 | 第137页 |
5.2.4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137页 |
5.2.5 主成分分析 | 第137-138页 |
5.3 研究结果 | 第138-153页 |
5.3.1 十八个人群全球分布情况 | 第138-140页 |
5.3.2 十八个人群遗传结构分层结果 | 第140-144页 |
5.3.3 十八个人群群体遗传学参数计算结果 | 第144-149页 |
5.3.4 十八个人群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 | 第149-150页 |
5.3.5 十八个人群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150-153页 |
5.4 讨论 | 第153-157页 |
5.4.1 亚裔人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153-155页 |
5.4.2 欧裔人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155-156页 |
5.4.3 非裔人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156页 |
5.4.4 DMET芯片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6-1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7-1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58-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6页 |
附录 | 第176-2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06-208页 |
致谢 | 第208-210页 |
作者简介 | 第2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