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果糖基转移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1 果糖基转移酶的来源 | 第12页 |
1.1.2 果糖基转移酶的生产方法 | 第12-13页 |
1.1.3 果糖基转移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 第13-14页 |
1.2 三氯蔗糖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功能性甜味剂三氯蔗糖 | 第14页 |
1.2.2 三氯蔗糖的关键中间体合成方法 | 第14-17页 |
1.3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1 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7页 |
1.3.2 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17页 |
1.3.3 影响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 | 第17-18页 |
1.4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1 毕赤酵母的生物学特性 | 第18-19页 |
1.4.2 毕赤酵母表达体系的优劣势 | 第19页 |
1.4.3 外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 | 第19-20页 |
1.5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1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0页 |
1.5.2 实验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米曲霉果糖基转移酶AoFT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 第22-48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2.2.1 菌株与质粒 | 第22页 |
2.2.2 试剂 | 第22-23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2.2.4 培养基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2.3.1 果糖基转移酶AoFT基因的克隆 | 第25-26页 |
2.3.2 果糖基转移酶AoFT的表达与纯化 | 第26-28页 |
2.3.3 重组蛋白浓度及酶活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4 大肠杆菌表达的果糖基转移酶AoFT酶学性质研究 | 第29-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45页 |
2.4.1 果糖基转移酶AoFT基因的克隆 | 第30-31页 |
2.4.2 果糖基转移酶AoFT的表达与纯化 | 第31-33页 |
2.4.3 重组蛋白酶浓度及酶活测定 | 第33-34页 |
2.4.4 果糖苷酶转移活性的定性分析结果 | 第34-39页 |
2.4.5 大肠杆菌表达的果糖基转移酶AoFT酶学性质 | 第39-45页 |
2.5 小结 | 第45-48页 |
第三章 果糖基转移酶AoFT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48-64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3.2.1 菌株与质粒 | 第48-49页 |
3.2.2 试剂 | 第49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3.2.4 培养基 | 第4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3.3.1 pPICZαA-AoFT/X33重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第49-51页 |
3.3.2 果糖基转移酶AoFT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纯化 | 第51-52页 |
3.3.3 重组蛋白浓度及酶活的测定 | 第52页 |
3.3.4 毕赤酵母表达的果糖基转移酶AoFT酶学性质研究 | 第52-5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3.4.1 pPICZαA-AoFT/X33重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第53-54页 |
3.4.2 果糖基转移酶AoFT的表达与纯化 | 第54-56页 |
3.4.3 重组蛋白酶浓度及酶活测定 | 第56-57页 |
3.4.4 毕赤酵母表达的果糖基转移酶AoFT酶学性质研究 | 第57-62页 |
3.5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4.1 结论 | 第64-65页 |
4.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8页 |
附录2 蛋白纯化所用部分溶液 | 第78-80页 |
附录3 蛋白电泳相关溶液及其配制方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