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一、绪论 | 第12-15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背景 | 第12页 |
· 课题意义 | 第12-13页 |
·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3-14页 |
·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二、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理论基础 | 第15-45页 |
·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指标 | 第15-21页 |
· 输出功率 | 第15-16页 |
· 功率增益 | 第16-18页 |
· 效率 | 第18-19页 |
· 交调失真 | 第19-20页 |
· 其他指标 | 第20-21页 |
·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分析 | 第21-32页 |
· 传统的尖顶余弦脉冲分解 | 第22-25页 |
· 基于改良的电流级数分解的放大器负载牵引分析 | 第25-29页 |
· 基于负载牵引的高效率工作状态模拟 | 第29-32页 |
· 记忆效应的窄带近似 | 第32-34页 |
· 调幅-调相效应(AM-PM) | 第32-33页 |
· 元件级的泰勒(Vol-Terra)分析 | 第33-34页 |
·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 | 第34-39页 |
· 功率回退 | 第34页 |
· 负反馈 | 第34-38页 |
· 前馈 | 第38-39页 |
· 预失真 | 第39页 |
2.5 MOSFET 的重要参数 | 第39-42页 |
2.5.1 栅极和源极之间电压最大值VG S(max) | 第39-40页 |
2.5.2 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最大值V DS(max) | 第40页 |
2.5.3 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变化量比时间的斜率 dV / dt | 第40-41页 |
2.5.4 热电阻Rt h、最大工作结温TJ max与最大功率耗散PD | 第41页 |
2.5.5 导通电阻R DS(on)、最大漏极电流I D | 第41-42页 |
· 极间电容、前向传导 | 第42页 |
2.6 MOSFET 的 I/V 特性 | 第42-45页 |
· 阀值电压 | 第42-43页 |
2.6.2 电压-电流转换特性(I/V 特性) | 第43页 |
· 共源结构的输出电压 | 第43-44页 |
· 共源结构的输出增益 | 第44-45页 |
三、20MHz 大功率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 | 第45-86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技术指标 | 第45-46页 |
·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案 | 第46页 |
· 馈电、偏置与时序控制电路 | 第46-52页 |
· 馈电电路 | 第46-48页 |
· 偏置及时序控制电路设计 | 第48-52页 |
· 输入匹配电路分析 | 第52-57页 |
· 匹配设计之前的考虑 | 第52页 |
3.5.2 LC 匹配网络 | 第52-53页 |
· 变压器耦合结构 | 第53-56页 |
· 其他考虑 | 第56-57页 |
· 输出匹配与功率合成结构的设计 | 第57-74页 |
· 设计之前的考虑 | 第57-58页 |
· 功放电路结构 | 第58-59页 |
· 耦合器设计及推挽的实现 | 第59-67页 |
· 实际合成结构匹配的测量与计算 | 第67-71页 |
· 输出端匹配网络的修正 | 第71-72页 |
· 射频结构中射频地与直流地的考虑 | 第72-74页 |
· 笛卡尔反馈回路 | 第74-83页 |
· 笛卡尔环的实现 | 第74-75页 |
· 链路频率-相位特性分析 | 第75-77页 |
· 环路增益-相位特性分析 | 第77-80页 |
· 补偿滤波器 | 第80-81页 |
· 稳定性的保证 | 第81页 |
· 笛卡尔反馈环的数字化 | 第81-83页 |
· 辅助电路制作及其他考虑 | 第83-86页 |
· 驱动放大器的设计 | 第83-84页 |
· 正交功率分配电路的制作 | 第84-85页 |
· 散热与电磁兼容 | 第85-86页 |
四、调试与测试结果分析 | 第86-102页 |
· 引言 | 第86页 |
· 整体电路的调试与测试 | 第86-101页 |
· 测试平台及评估方法 | 第86-87页 |
· 功率放大器硬软件调试 | 第87-95页 |
4.2.3 用 Matlab 分析增益稳定性及三阶交调 | 第95-100页 |
· 笔者碰到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100-101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1-102页 |
总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件 | 第10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