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T法制备负载型手性催化剂及其在手性仲醇合成中的应用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不对称合成概述 | 第10-12页 | 1.2 不对称手性催化剂简介 | 第12-13页 | 1.3 负载型手性催化剂 | 第13-15页 | 1.3.1 负载型手性催化剂的优越性 | 第13-14页 | 1.3.2 负载型手性催化剂的负载方式 | 第14页 | 1.3.3 可溶性聚合物载体的选择原则 | 第14-15页 | 1.4 负载型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15-23页 | 1.4.1 在不对称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4.2 在不对称碳-碳键生成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1.4.3 在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法 | 第23-28页 | 1.5.1 四种“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 | 第23-24页 | 1.5.2 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 | 第24-28页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RAFT法制备结构规整的聚苯乙烯负载的吡咯烷醇 | 第30-48页 | 2.1 前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3 产物表征及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2.4 试剂预处理 | 第32页 | 2.2.5 RAFT试剂CDB的合成 | 第32-34页 | 2.2.6 RAFT法制备聚苯乙烯PS负载的吡咯烷醇 | 第34-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2.3.1 RAFT试剂-CDB的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2.3.2 吡咯烷醇的结构表征 | 第38-40页 | 2.3.3 聚苯乙烯负载的吡咯烷醇的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三章 PS负载的CBS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苯乙酮不对称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 第48-60页 | 3.1 前言 | 第48-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3.2.3 产物表征及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3.2.4 可溶性PS负载的手性CBS催化剂的合成 | 第51页 | 3.2.5 单体CBS催化剂的合成 | 第51页 | 3.2.6 苯乙酮的不对称还原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3.3.1 产品的结构表征 | 第52-53页 | 3.3.2 不同类型CBS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对比 | 第53页 | 3.3.3 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4 加料方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5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6 BH3·THF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7 FSt含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57页 | 3.3.8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PS负载的手性脯氨醇在二乙基锌与苯甲醛亲核加成中的应用 | 第60-68页 | 4.1 前言 | 第60-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4.2.3 产物表征及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4.2.4 苯甲醛与二乙基锌的亲核加成 | 第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4.3.1 1-苯基丙醇的结构表征 | 第62-63页 | 4.3.2 不同类型催化剂对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 第63页 | 4.3.3 载体制备方法对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4 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64-66页 | 4.3.5 FSt含量对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6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附录 | 第78-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