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问题提出其研究现状 | 第13-4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3-28页 |
· 暴力及暴力行为的界定 | 第13-14页 |
· 校园暴力行为的界定 | 第14-18页 |
· 校园暴力行为的分类 | 第18-19页 |
· 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 校园暴力行为的表现 | 第23-25页 |
· 校园暴力行为带来的危害 | 第25-28页 |
· 研究综述 | 第28-3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 中国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 越南研究现状 | 第34-38页 |
· 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干预理论 | 第38-39页 |
· 本研究构想 | 第39-43页 |
· 研究目的 | 第39-40页 |
· 研究意义 | 第40页 |
· 研究内容 | 第40页 |
· 研究对象 | 第40页 |
·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 研究假设 | 第40页 |
· 研究流程 | 第40-43页 |
2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认识问卷的编制 | 第43-51页 |
·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认识初测问卷的编制 | 第43页 |
·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 结果分析 | 第43页 |
· 施测与分析 | 第43-49页 |
·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 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3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51-55页 |
· 研究目的 | 第51页 |
· 研究方法 | 第51页 |
· 调查对象 | 第51页 |
· 方法和程序 | 第51页 |
· 统计分析 | 第51页 |
·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51页 |
·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5页 |
4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的调查分析 | 第55-59页 |
· 研究目的 | 第55页 |
· 研究方法 | 第55页 |
· 调查对象 | 第55页 |
· 方法和程序 | 第55页 |
· 统计处理 | 第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总体分析 | 第55-56页 |
·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的性别差异 | 第56页 |
·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的学校差异 | 第56-57页 |
· 高低年级对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认识的差异 | 第57页 |
· 成绩差异对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认识的成绩差异的影响 | 第57-59页 |
5 提出越南高中生校园暴力的心理干预模式 | 第59-75页 |
· 对校园暴力行为建立心理警告机制 | 第59-61页 |
·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 第59页 |
·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 第59-60页 |
· 根据学生的异常特点 | 第60-61页 |
· 建立校园暴力行为心理预防机制 | 第61-63页 |
· 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解决策略和进行心理干预 | 第63-64页 |
· 对学校心理健康建立长期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 第64-67页 |
· 加强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警告、预防和消除学校暴力倾向 | 第64-65页 |
· 加强学校安全的管理,提高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认识 | 第65-66页 |
· 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配合,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 第66-67页 |
· 心理咨询技术在校园暴力行为的干预的运用 | 第67-75页 |
· 心理咨询对校园暴力行为的目标、对象与方法 | 第67页 |
· 个人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K同学的个案) | 第67-70页 |
· 小组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 | 第70-73页 |
· 讨论和建议 | 第73-75页 |
6 总的讨论 | 第75-81页 |
· 关于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的结构 | 第75-76页 |
· 关于越南高中生暴力行为的认识问卷的信效度 | 第76页 |
· 关于越南高中生暴力行为的认识的现状 | 第76-78页 |
· 越南高中生暴力行为的认识总体状况较好 | 第76-77页 |
·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的性别差异 | 第77页 |
·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的学校差异 | 第77页 |
· 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认识的年级差异 | 第77页 |
· 成绩差异对越南高中生对校园暴力行为认识的成绩差异的影响 | 第77-78页 |
· 提出越南高中生校园暴力的心理干预模型 | 第78页 |
· 针对越南国情提出预防校园暴力的建议 | 第78-79页 |
· 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 第79-81页 |
7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 | 第89-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