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8-3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四) 研究设计 | 第27-31页 |
(五)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一、中美中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比较分析框架 | 第32-38页 |
(一) 教学风格本身的比较 | 第32-33页 |
(二) 教学风格形成过程的比较 | 第33-35页 |
(三) 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 | 第35-38页 |
二、中美中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比较分析对象 | 第38-44页 |
(一) 案例选择 | 第38页 |
(二) 个案简介 | 第38-41页 |
(三) 比较的基础 | 第41-44页 |
三、中美中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比较分析过程 | 第44-74页 |
(一) 李吉林与弗兰克·迈考特教学风格的比较 | 第44-58页 |
(二) 李吉林与弗兰克·迈考特教学风格形成过程的比较 | 第58-65页 |
(三) 李吉林与弗兰克·迈考特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 | 第65-74页 |
四、中美中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比较分析发现 | 第74-78页 |
(一) 教学成熟且有独特性 | 第74页 |
(二) 形成过程长期且曲折 | 第74-75页 |
(三) 影响因素具有多重特点 | 第75-78页 |
五、启示与建议 | 第78-82页 |
(一) 启示 | 第78页 |
(二) 建议 | 第78-82页 |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附录 | 第9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进行的科研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