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0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
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11
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
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
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
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
页 |
第二章 空中交通管理及航班进离港系统组成介绍 | 第15-27
页 |
· 空中交通管理基本内容 | 第15-17
页 |
· 空中交通服务 | 第15-16
页 |
·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 第16
页 |
· 空域管理 | 第16-17
页 |
· 终端区流量管理 | 第17-18
页 |
· 终端区流量管理的定义 | 第17-18
页 |
· 终端区流量管理策略 | 第18
页 |
·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 第18-19
页 |
· 机场管制服务 | 第19-27
页 |
· 机场管制塔台的职能 | 第19-20
页 |
· 机场起落航线 | 第20-22
页 |
· 机场管制中的一些间隔标准 | 第22-24
页 |
· 进场航空器加入起落航线 | 第24-25
页 |
· 起落航线管制应注意的问题 | 第25-27
页 |
第三章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理论及适用条件 | 第27-40
页 |
· 自适应控制综述 | 第27-29
页 |
· 自适应控制的定义 | 第27-28
页 |
· 自适应控制的类型 | 第28-29
页 |
·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发展概况 | 第29
页 |
·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理论基础 | 第29-34
页 |
· 正实函数与正实函数矩阵 | 第29-32
页 |
· 超稳定性理论 | 第32-34
页 |
· 系统参数辨识方法 | 第34-37
页 |
· 系统辨识的一般步骤 | 第34-35
页 |
· 常用离散时间系统数学模型 | 第35
页 |
· 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法 | 第35-37
页 |
·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在航班进港调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40
页 |
· 航班进港过程描述 | 第37-38
页 |
· 航班进港过程的特征 | 第38-39
页 |
· 航班进港过程的几点假设 | 第39
页 |
· 小结 | 第39-40
页 |
第四章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在航班进港调度中的应用 | 第40-55
页 |
· 航班进港系统模型辨识 | 第40-43
页 |
· 航班进港系统模型辨识方法描述 | 第40
页 |
· 航班进港系统模型辨识过程描述 | 第40-43
页 |
· 航班进港时间间隔控制系统建模 | 第43-44
页 |
· 判断航班进港系统动态过程模型的正实性 | 第43-44
页 |
· 航班进港过程参考模型的确定 | 第44
页 |
· 航班进港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实现 | 第44-53
页 |
· 辅助信号发生器系数固定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 | 第45-50
页 |
· 辅助信号发生器系数自适应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 | 第50-51
页 |
· 辅助信号发生器系数自适应的低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 | 第51-53
页 |
· 航班进港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流程 | 第53-55
页 |
第五章 航班进港时间间隔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结果分析 | 第55-63
页 |
· 采用二阶模型的航班进港时间间隔控制系统结果分析 | 第55-58
页 |
· 采用三阶模型的航班进港时间间隔控制系统结果分析 | 第58-60
页 |
· 航班进港时间间隔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 | 第60-63
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
页 |
致谢 | 第65-66
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
页 |
附录 MATLAB 程序 | 第69-76
页 |
附录A 模型辨识部分MATLAB 程序 | 第69-70
页 |
附录B 控制仿真部分MATLAB 程序 | 第70-76
页 |
作者简介 | 第7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