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族群”与“民族”概念和翻译的讨论 |
[舞蹈毕业论文] 近年来,随着地区性民族冲突的加剧,民族关系的研究开始成为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上个世纪初期(1900s)传入中国的民族概念和上个世纪末期(1990s)传入中国的族群概念因民族关系的升温逐渐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将对这个两个词汇从它们的翻译、定义和意义以及关系作一介绍。 一、族群概念与民族概念的翻译问题。 1、“族群”概念的翻译。 “族群”概念是英文ethnic group一词的汉语译法。英文中的ethnic一词来自希腊语ethnos。英文中的ethnic group一词来自希腊语ethnikos。[1]Ethnikos在希腊语中表示“习惯、特点”等意义,在英语中表示具有语言、种族、文化和宗教特点的人们共同体。Ethnic group(族群)是上个世纪60年代(1960s)国际人类学界广泛运用起来的。台湾学者首先把英美流行的ethnic group翻译成中文“族群”,受台湾学者的影响,在80-90年代(1980-90s)大陆学者开始引用“族群”这个词,现在被普遍认同并把ethnic group翻译为“族群”。早期,对ethnic group的汉译有两种观点。一是反对将ethnic group译为族群,而应翻译为“民族”。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阮西湖先生。他认为,“族群”显然是指那些尚未发展成为民族的人们共同体,各国学者使用ethnic group时的涵义是指“民族”,而非“族群”。[2]而且,这一术语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们共同体”演进的各个阶段的表述,也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对当代社会人类学群体的划分。同时也有悖于世界各国人类学者所表述的人们共同体的原意。[3]最近他还进一步阐述了把ethnic group翻译为民族的理由:(1)美国韦氏词典认为ethnic表示“具有表现在风俗习惯、特征、语言和共同历史等方面的共同文化遗产的居民群体”,这与我国的民族定义是吻合的;(2)台湾人类学界对世界各国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不够,基本上局限于台湾省内,因而遣词不当,把ethnic……
<<<<<全文未完,本文约5991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
|
投稿人:gf6h6 |
|
最后编辑:647754 |
舞蹈毕业论文 | 舞蹈毕业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