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工、料、机三项费用和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主要是现场经费和管理费用。这些成本可以在施工预算中计算并在会计核算时反映记录,我们称之为显性成本。而事实上,我们还有三大块成本,人们常常视而不见,或者时常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又很难对其定量分析、记录,这就是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我们可称作隐性成本。其实质是体制落后、机制僵化、素质低下,最终反映为项目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因此说,隐性成本加大显性成本并通过显性成本反映项目管理效益水平。
关键词: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
一、关于体制成本 体制成本是项目管理体制落后,不符合项目法施工原则,不顺应项目管理规律,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传统管理体制造成的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队伍庞大、人浮于事引起的效率低下、费用增加。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三点:一是管理层与劳务层没有分离,企业养着人数庞大、成本高昂的工程队;二是母子公司两级项目部机构重叠,加大成本;三是企业至今没有建立起来人才、劳务、材料、设备、资金等内部市场,生产要素配置仍然采用传统管理体制与模式。 在某项工程土方施工时,土方运距三公里,给自己的队伍10元/立方米他们亏损,分包给外部队伍7元/立方米人家盈利。项目经理普遍认为使用内部队伍亏损,使用外部劳务盈利:我们的职工工资是民工工资的2~3倍(包括劳保统筹等费用),而工效为民工的1/2~1/3;我们的工程队有1/3是管服人员,有1/3是老弱病残,真正能在一线施工的大概也在1/3。因此有的工程队实际上又是一个小项目部,靠带外包劳务在施工,不是真正的劳务层。目前工程队一线职工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工程队内部职工每天……
<<<<<全文未完,本文约6781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