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合并肝内重度胆汁淤积是目前肝病治疗的难题之一。加速黄疸消退、防治肝纤维化也是改善本病的关键。为探索其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作者以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2月至2005年8月收住急性淤胆型肝炎和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治疗组:男51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39.5岁;急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39例、慢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27例;甲型肝炎3例、乙型肝炎53例、丙型肝炎4例、戊型肝炎6例;对照组:男52例,女14例;年龄17~66岁,平均38.2岁;急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40例、慢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26例;甲型肝炎3例、乙型肝炎53例、丙型肝炎3例、戊型肝炎7例;诊断标准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各项指标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用腺苷蛋氨酸冻干粉针剂10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熊去氧胆酸20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4周。对照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针剂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两组均配合应用能量合剂、14—氨基酸、维生素等,不加用其他退黄降酶作用为主的药物。治疗后每日观察症状、体征,并分别于2、4周复查肝功能,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总胆汁酸(TBA)等。
1.3 疗效评定
各项症状以消失和明显好转为有效;肝肿大以回缩为有效,以此计算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有效率;对皮肤瘙痒,肝肿大进行组间有效率的比较;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进行组间降幅(均值)及复常率的比较。……
<<<<<全文未完,本文约2203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