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 提要: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培养创新思维精神应该注意的问题、可资借鉴参考的方法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创新思维精神 “历史”科目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那末,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得行家批评。 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历史教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历史研究是学者们的工作,教育研究则是教委教育局的专职,而中学历史教师只是一个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 例如,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自1978年以来,已经经过了四次大的修订,其原因之一就是其中存在着谬误。即使拿目前最新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来说,也存在着许多失真的例子。尤其是近十年来,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那种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产生的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
<<<<<全文未完,本文约6360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